集流体、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518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2 17:36
本申请涉及一种集流体、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及电池,集流体包括中间绝缘层、两层微孔层、两层金属层。中间绝缘层配置为绝缘且允许离子穿设。两层微孔层分别设于中间绝缘层的相背两侧。两层金属层分别覆设于该两层微孔层的相背两侧,其中之一金属层为正极金属层,另一金属层为负极金属层。其中,金属层具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微孔结构,各微孔层具有连通中间绝缘层与第一微孔结构的第二微孔结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锂离子不仅可以经集流体外部进行迁移,还可以经过集流体内部进行迁移,相当于增加了一条锂离子在正极活性层和负极活性层之间的迁移路径,锂离子在极片上分布更均匀,提高了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效率,有助于提高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集流体、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集流体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具有将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形成较大的电流对外输出的功能。传统锂离子电池中,其集流体多采用如铜箔、铝箔等金属箔,金属箔对锂离子传输没有贡献,使得锂离子往往只能经集流体的外部进行单侧传输,锂离子传输路径过长,容易导致极片脱嵌锂不均匀,影响电池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电池锂离子传输路径过长,容易出现极片锂离子分布不均,影响电池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流体、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及电池。

2、一种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

3、中间绝缘层,所述中间绝缘层配置为绝缘且允许离子穿设;

4、两层微孔层,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间绝缘层的相背两侧;及,

5、两层金属层,分别覆设于所述两层微孔层的相背两侧,其中之一所述金属层为正极金属层,另一所述金属层为负极金属层;

6、其中,每一所述金属层具有连通外部的第一微孔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3)喷涂于所述微孔层(12),并沉积形成所述第一微孔结构(k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3)的喷涂厚度为1μm-2μ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微孔层(12)的厚度为2μm-8μm;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绝缘层(11)与所述微孔层(12)均为高分子聚合物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3)喷涂于所述微孔层(12),并沉积形成所述第一微孔结构(k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3)的喷涂厚度为1μm-2μ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微孔层(12)的厚度为2μm-8μm;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绝缘层(11)与所述微孔层(12)均为高分子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康熙王强肖礼军汤长坤马旭江德顺
申请(专利权)人: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