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介质快速切换预聚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9977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热介质快速切换预聚反应装置,属于氰酸酯加工领域,该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的侧壁内连接有温控管,温控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热介质泵出管和切换箱,热介质泵出管上连通有冷介质泵入管,热介质泵出管和冷介质泵入管上均设有单向阀,切换箱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切换箱的内壁贴合,切换箱的底壁连通有热介质泵入管和冷介质泵出管;滑块向反应釜方向滑动至尽头时,通道连通于温控管和热介质泵入管,滑块向远离反应釜的方向滑动至尽头时,通道连通于温控管和冷介质泵出管;该装置通过优化温控管的设计和引入滑块切换机制,实现了冷热介质的快速、精准切换,为氰酸酯预聚反应提供了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温度控制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氰酸酯加工,具体为一种冷热介质快速切换预聚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1、氰酸酯是绝缘材料,是一种较好的电路板基体材料,在化学工业中,氰酸酯的预聚反应是一个关键且复杂的过程,其反应温度对产品的质量和产率具有直接影响。传统上,这类反应的温度控制往往依赖于复杂的加热和冷却系统,这些系统往往存在响应速度慢、能耗高以及控制精度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快速切换反应条件的需求下,如从升温阶段迅速过渡到降温阶段,传统系统的局限性尤为明显。

2、具体而言,当需要提升反应温度以促进氰酸酯的预聚反应时,传统方法可能无法迅速且均匀地加热反应体系,导致反应速率受限,甚至可能影响产品的最终性能。相反,当需要降低温度以控制反应进程或避免过热引发的不良反应时,如温度急剧上升导致的压力激增,传统冷却系统可能无法迅速响应,从而增加了操作风险和设备损坏的风险。

3、此外,传统温度控制系统中的热介质和冷介质切换通常需要借助多个阀门和管道来实现,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还可能导致热损失和能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在快速切换过程中,由于管道内残留介质的影响,往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热介质快速切换预聚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的侧壁内连接有温控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管(1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热介质泵出管(12)和切换箱(2),所述热介质泵出管(12)上连通有冷介质泵入管(13),所述热介质泵出管(12)和所述冷介质泵入管(13)上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切换箱(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与所述切换箱(2)的内壁贴合,所述滑块(21)内开设有通道(22),所述切换箱(2)的底壁连通有热介质泵入管(23)和冷介质泵出管(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介质快速切换预聚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介质快速切换预聚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的侧壁内连接有温控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管(1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热介质泵出管(12)和切换箱(2),所述热介质泵出管(12)上连通有冷介质泵入管(13),所述热介质泵出管(12)和所述冷介质泵入管(13)上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切换箱(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与所述切换箱(2)的内壁贴合,所述滑块(21)内开设有通道(22),所述切换箱(2)的底壁连通有热介质泵入管(23)和冷介质泵出管(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介质快速切换预聚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箱(2)的外壁上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5),所述电动伸缩杆(25)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切换箱(2)的外壁并连接于所述滑块(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介质快速切换预聚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的外壁上连接有齿轮泵(3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齿轮泵(32)的电机(3),所述滑块(21)向靠近所述反应釜(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齿轮泵(32)正转以使得热介质流动于所述温控管(11),以及,所述滑块(21)向远离所述反应釜(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齿轮泵(32)反转以使得冷介质流动于所述温控管(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热介质快速切换预聚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轮(31),所述齿轮泵(32)的泵轴(33)上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31)与所述从动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36),所述从动轮由四个环形阵列设置于所述泵轴(33)的月牙块(35)构成,四个所述月牙块(35)与所述泵轴(33)之间均连接有被动液压杆(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热介质快速切换预聚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箱(2)的顶壁上连接有主动液压杆(4),所述滑块(21)的侧壁上连接有限位条(42),所述限位条(42)上开设有滑槽(43),所述滑槽(43)由水平段(432)以及连接于所述水平段(432)两端的倾斜段(431)构成,所述主动液压杆(4)的缸杆上连接有滑杆(41),所述滑杆(41)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轩立新王志强苏韬刘艳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