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风系统、汽车空调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876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8:02
本技术属于车用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进风系统、汽车空调及车辆。该进风系统包括风箱壳体、内循环风门、外循环风门以及防窜风风门。其中,风箱壳体上设有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内循环风门可转动地设置于风箱壳体内,用于打开和关闭内循环进风口;外循环风门可转动地设置于风箱壳体内,用于打开和关闭外循环进风口;防窜风风门可转动地设置于风箱壳体内,用于隔开和连通外循环进风路径和内循环进风路径。该进风系统既能够解决混合进风模式下车外空气窜入乘客舱内的技术问题,又能够实现混合进风模式下车外空气进风量和车内空气进风量的无级调节,满足了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用空调,尤其涉及一种进风系统、汽车空调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汽车空调进风系统具有内循环进风模式、外循环进风模式和混合进风模式三种进风模式。在内循环进风模式下,内循环进风口打开,外循环进风口关闭,空调系统仅接收循环再利用的车内空气;在外循环进风模式下,外循环进风口打开,内循环进风口关闭,空调系统仅接收车外新鲜空气;在混合进风模式下,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均打开,空调系统同时接收循环再利用的车内空气和车外新鲜空气。

2、传统的汽车空调进风系统中,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共用一个风门,该风门通过转动使汽车空调进风系统在内循环进风模式、外循环进风模式和混合进风模式之间切换。由于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共用一个风门,在混合进风模式下,若内循环进风口的开度较大,则外循环进风口的开度就会较小,无法实现车内空气进风量与车外空气进风量的无级调节。并且,在混合进风模式下,当外循环侧风压大于内循环侧风压时,会导致车外空气直接从内循环进风口窜入乘客舱,影响乘客舱内的制冷或制热效率。

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进风系统、汽车空调及车辆,以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进风系统,用于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系统(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11)设置在所述风箱壳体(110)的一侧部,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2)设置在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11)相对的另一侧部,所述防窜风风门(140)设置在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11)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箱壳体(110)内的空气滤清器(150),所述空气滤清器(150...

【技术特征摘要】

1.进风系统,用于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系统(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11)设置在所述风箱壳体(110)的一侧部,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2)设置在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11)相对的另一侧部,所述防窜风风门(140)设置在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11)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箱壳体(110)内的空气滤清器(150),所述空气滤清器(150)与所述风箱壳体(110)的进风侧围成进风腔,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11)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2)均与所述进风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壳体(110)的顶部设有转轴(160),所述空气滤清器(150)的进风侧设有挡板(170),所述防窜风风门(140)的一端与所述转轴(160)相连,另一端可抵接于所述挡板(170),转动所述转轴(1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吴铎穆景阳马凯余兆开
申请(专利权)人:艾泰斯热系统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