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碳点纳米粒的外源基因递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832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碳点纳米粒的外源基因递送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碳点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为对石墨棒施加15V‑20V的电压电解得到电解液,将电解液过滤并透析得到碳点溶液;向碳点溶液中加入活化剂进行第一次冰水浴反应,然后加入聚乙烯亚胺并进行第二次冰水浴反应,透析后得到碳点纳米粒。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碳点纳米粒与携带有外源基因的载体混合即可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源基因递送系统,通过将涂覆或者浸泡就能够实现对植物活体的转基因;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碳点纳米粒呈管状,因此外源基因递送系统能够进入种子胚细胞中,在植物长出时即携带外源基因,能够从根源上实现对植物的转基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基因,尤其是指一种基于碳点纳米粒的外源基因递送系统


技术介绍

1、遗传转化技术能够快速赋予农作物理想的遗传性状,在提高作物生产力的同时也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年限,是实现优良种质精准创制的有效途径。自40年前美国人首次利用农杆菌t-dna介导法成功获得第一株转基因烟草以来,已知的大部分转基因植物均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相关的核心技术及专利掌握在少数美国公司手中。例如在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作物的转基因种子市场上,美国孟山都公司占了70%-100%的份额,全球超过90%的转基因种子均使用该公司的专利。我国如果通过传统遗传转化方法进行种质资源的精准创制就无法绕开美国给我们设置的专利壁垒。

2、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植物的受伤部位。农杆菌t-dna介导法是通过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整个过程需要离体培养细胞或组织,因此无法实现对植物活体的转基因,且农杆菌t-dna介导法仅针对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点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600D-1000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包括N-乙基-N-(3-二甲基氨基丙基)盐酸卡克二亚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点溶液和所述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1-3):(3-7)。

5.一种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碳点纳米粒。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点纳米粒的外源基因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基因递送系统由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点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600d-1000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包括n-乙基-n-(3-二甲基氨基丙基)盐酸卡克二亚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点溶液和所述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1-3):(3-7)。

5.一种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碳点纳米粒。

6.一种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黄慧刘阳康振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