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厌氧消化有机固体废弃物的集成式系统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802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厌氧消化有机固体废弃物的集成式系统装置和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稳压直流电源向厌氧消化反应体系施加微电压,促进有机固体废弃厌氧消化,并在石墨棒电极、碳纤维毡电极表面富集电活性厌氧菌:通过在反应罐体中多层布置铁碳材料,优化厌氧消化反应体系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过程,并在铁碳材料表面富集电活性厌氧菌;通过外加有限的氧气(微曝气),可作为电子供体/受体,调节微生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和代谢途径,促进厌氧生物转化;同时,该反应器通过外接于厌氧消化反应器,并进行循环的方式,逐渐优化整个反应体系厌氧消化微生物菌群结构,最终提高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资源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厌氧消化有机固体废弃物的集成式系统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1、有机固体废弃物(畜禽粪便、餐厨垃圾、剩余污泥等)具有排放量大、有机组分含量高、物质构成复杂多样等特点。若大量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将导致有机质腐败,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会滋生病原微生物,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2、厌氧消化通过厌氧微生物将有机质转化为能源物质甲烷,可实现有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与资源转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易腐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3、在工程应用中,全混式连续搅拌槽反应器长期以来被用作为厌氧消化的主要反应载体,但其厌氧资源转化效率始终较低。截止目前,所报道的全混式连续搅拌槽反应器最高有机负荷为10kg/m3·d,与自然存在的“反应器”反刍动物瘤胃的有机负荷(100kg/m3·d)仍存在极大差距。

4、从反应机理而言,厌氧消化是一个复杂链式反应,包括水解、酸化、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四阶段;并且,厌氧消化系统是一个多菌种协作,各菌群共生的复杂反应系统。因此,厌氧微生物菌群的结构与活性,对于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厌氧消化有机固体废弃物的集成式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系统装置包括全混式连续搅拌槽反应器A、微生物微电压与微电解反应器B、微曝气与惰性固废分离反应器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系统装置,其中,该集成式系统装置中还包括第一螺杆泵(32)、第二螺杆泵(33),所述第一螺杆泵(32)经管线与所述全混式连续搅拌槽反应器A的第一进料口(1)连通,所述第二螺杆泵(33)经管线分别与所述微生物微电压与微电解反应器B的第二进料口(21)、所述全混式连续搅拌槽反应器A的第一出料口(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式系统装置,其中,在所述微生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厌氧消化有机固体废弃物的集成式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系统装置包括全混式连续搅拌槽反应器a、微生物微电压与微电解反应器b、微曝气与惰性固废分离反应器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系统装置,其中,该集成式系统装置中还包括第一螺杆泵(32)、第二螺杆泵(33),所述第一螺杆泵(32)经管线与所述全混式连续搅拌槽反应器a的第一进料口(1)连通,所述第二螺杆泵(33)经管线分别与所述微生物微电压与微电解反应器b的第二进料口(21)、所述全混式连续搅拌槽反应器a的第一出料口(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式系统装置,其中,在所述微生物微电压与微电解反应器b中,各个所述圆柱状网框ii的高度为所述圆柱状绝缘罐体高度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式系统装置,其中,在微生物微电压与微电解反应器b中,所述碳纤维毡16的厚度为10mm,且在铺设使用前,对该碳纤维毡16进行酸洗预处理,以去除表面部分官能团;所述酸洗预处理包括:将碳纤维毡16置于自来水中浸泡2h,取出,放入1mol稀盐酸中浸泡6h,再放入1mol稀硝酸浸泡6h,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晓虎宋奇华煜陈淑娴杨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