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齿面数学模型的多齿啮合面齿轮啮合点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763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用多齿啮合面齿轮啮合点计算方法,基于微分几何和啮合原理等基础理论,通过构建面齿轮副齿面数学模型,进一步求解齿面啮合点,且在求解过程中考虑了多齿啮合及齿面误差的影响,实现了齿面啮合点的快速准确计算,也大幅度提高了啮合点的计算精度。在齿轮设计之初,也可针对不同工况要求对面齿轮的齿面进行设计,本方法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大幅度减少了设计成本,同时为高性能传动系统的齿面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用面齿轮齿面设计,具体是一种基于齿面数学模型的多齿啮合面齿轮啮合点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1、面齿轮由于其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安装误差敏感度低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风电传动、车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这个领域中,高速重载的复杂工况对面齿轮齿面啮合点的啮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众多直升机传动系统报告中,nasa不仅要求啮合点处的最大接触应力要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而且要求齿面印痕(啮合点在载荷作用下扩展的接触椭圆)占比要达到75%,同时传动误差(啮合点处的一种综合误差)应为高阶曲线。

2、齿面啮合点的准确计算是确定最大接触应力、齿面印痕及传动误差的先决条件,对于面齿轮副的啮合质量评估以及设计高承载接触性能面齿轮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轮齿啮合点的确定基于连续相切接触原理。在涉及多齿啮合的情况时,理论上轮齿的啮合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在连续的啮合过程中,不同的齿对的齿面啮合点位置会呈现出一致性。但是由于加工引起的齿面误差,齿对在首先进入啮合后,后续参与啮合的齿对的接触不满足连续相切原理,后面啮合的齿对的实际啮合点将偏离理论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齿面数学模型的多齿啮合面齿轮啮合点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齿面数学模型的多齿啮合面齿轮啮合点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获得齿对A及齿对B的齿面啮合点相连后,即可获得不同啮合点处传动误差及齿面接触印痕,从而实现对面齿轮高性能承载齿面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齿面数学模型的多齿啮合面齿轮啮合点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齿面数学模型的多齿啮合面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宁王磊张博文孙霖霖安小涛李锦然冉小平杨文瀚高晓婵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