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套管多气氛管式回转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718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套管多气氛管式回转炉,应用在加热装置领域,包括下炉体,所述下炉体的顶部铰接有上炉体,所述下炉体的底部安装有控制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炉管的表面安装有第二传动轮,当变频电机启动后,可以在第一传动轮和传动齿带的作用下使第二传动轮带动炉管进行旋转,使其炉管加热段可以进行回转,使其放置在内套管内部的实验样品物料可以被加热的更加均匀,提高实验数据的稳定性,通过将实验样品物料放置到内套管的内部,并且使用端盖进行围挡,可以防止实验样品物料掉落到炉管内部出现烧结,并且使用内套管配合端盖,内套管从炉管内取出后很容易对内套管的内部进行清洁处理,提高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装置,具体为一种内套管多气氛管式回转炉


技术介绍

1、管式炉多用于对物料加热,适合于对金属材料和惰性气氛下炭材料的碳化、活化,磷酸铁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氧化性或还原性气氛下的烧结反应实验。

2、目前,传统的管式炉结构简单,炉管是固定不动的,炉管为两端开口,一面进料后塞住管口然后通气体对实验样品进行实验,炉膛加热温度主要集中的炉管的中心部位,实验样品放在瓷舟中,然后将瓷舟推到炉管的中心部位进行加热,出料时则用铁钩将瓷舟勾出,虽然能够达到加热的目的,但是,其会出现以下情况。

3、第一,不管是卧式的水平放置,还是立式的垂直放置,都是将炉管固定在炉膛里,这种设计结构简单,物料在炉管内固定不动,这样不利于物料的均匀加热,很容易出现物料加热不均匀的情况,造成实验数据不稳定的情况,第二,在瓷舟进出炉管时,物料在加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实验样品溢出瓷舟或从瓷舟中撒落,物料在炉管里形成坚固的烧结物,附着在炉管壁上不易取出,清理起来也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套管多气氛管式回转炉,包括下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体(1)的顶部铰接有上炉体(9),所述下炉体(1)的底部安装有控制柜(2),所述下炉体(1)的内部和上炉体(9)的内部均安装有加热体(3),且下炉体(1)和上炉体(9)的内部均填充有耐高温绝热材料,所述下炉体(1)和上炉体(9)之间设置有炉管(4),所述下炉体(1)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5),所述炉管(4)的内部设置有内套管(6),且内套管(6)的形状为方形,所述炉管(4)上对称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栓(7),所述内套管(6)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端盖(8),且端盖(8)的外壁与内套管(6)的内壁之间存在有细微间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套管多气氛管式回转炉,包括下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炉体(1)的顶部铰接有上炉体(9),所述下炉体(1)的底部安装有控制柜(2),所述下炉体(1)的内部和上炉体(9)的内部均安装有加热体(3),且下炉体(1)和上炉体(9)的内部均填充有耐高温绝热材料,所述下炉体(1)和上炉体(9)之间设置有炉管(4),所述下炉体(1)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5),所述炉管(4)的内部设置有内套管(6),且内套管(6)的形状为方形,所述炉管(4)上对称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栓(7),所述内套管(6)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端盖(8),且端盖(8)的外壁与内套管(6)的内壁之间存在有细微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套管多气氛管式回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变频电机(51),所述变频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轮(52),所述炉管(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轮(53),所述第一传动轮(52)和第二传动轮(53)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齿带(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套管多气氛管式回转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管(4)的两端分别栓接有第一法兰盘(10)和第二法兰盘(11),所述第一法兰盘(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锋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静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