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3682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其中,半导体结构包括:基底;第一栅极结构,位于所述基底上;第二栅极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一侧的基底上;阻挡层,位于所述基底上,所述阻挡层覆盖所述第二栅极结构,以及覆盖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的侧壁和部分顶部的一部分,其中,被覆盖的第一栅极结构的一部分靠近所述第二栅极结构;场板结构,位于所述阻挡层上,所述场板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栅极结构,且未覆盖所述第一栅极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栅极结构的导通率大于所述阻挡层的导通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LDMOS器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功率器件的应用日益广泛,以ldmos(lateraldouble-diffused mos)为例,作为一种双扩散结构的功率器件,其具有高驱动电压、低电阻和良好的开关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射频功率、电源管理、汽车电子等领域。

2、随着ldmos的应用日益广泛,对ldmos的耐压能力和输出功率等性能相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

3、在现有技术的一种应用中,采用场极板技术来进一步提高ldmos的击穿电压。但是,目前形成的ldmos器件中,采用金属场板结构会面临严峻的可靠性问题,特别是场板下方碰撞电离现象非常严重,对饱和电流退化影响明显,场板结构下方容易出现碰撞电离现象,可靠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能够提高ldmos器件的可靠性。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基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极结构的关键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的关键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的关键尺寸为0.55微米至0.7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栅极结构和所述第二栅极结构之间的间距为0.3微米至0.5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还露出所述基底,被露出的基底位于第二栅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的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极结构的关键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的关键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的关键尺寸为0.55微米至0.7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栅极结构和所述第二栅极结构之间的间距为0.3微米至0.5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还露出所述基底,被露出的基底位于第二栅极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栅极结构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极结构与所述漏区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场板结构与所述漏区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为ldmos器件,所述基底内具有有漂移区,其中,所述漂移区的掺杂浓度为1e16atom/cm3至1e17atom/cm3;其中,所述漏区、所述体区和所述源区位于所述漂移区内,且所述漏区、所述源区和所述漂移区的掺杂类型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半导体结构还包括:

9.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步骤中形成所述第一栅极结构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巧高大为吴永玉许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