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扰流结构、集烟组件及燃气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575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43
本技术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扰流结构,包括:第一板体设置在进气口与排气通道的流通通道中并与排气通道对位;第二板体,其定位于第一板体靠近顶壁板的一端且具有导流端;导流端延伸至进气口至顶壁板的流通通道中并配合顶壁板形成导流间隔,该导流间隔供从进气口流至顶壁板的至少部分气体避过第一板体地流入排气通道中;调节机构,其设置于进气口中并可活动的连接在第一板体或集烟壳上,调节机构连接第二板体,使得第二板体可相对顶壁板进行摆动。本技术可动态调整集烟壳内两种气体路径的气流阻碍程度,实现进气平衡,增强集烟组件的引流通用性,提高燃气热水器的整体燃烧稳定性及热效率,降低燃气热水器燃烧产生的噪音和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电,尤其涉及一种扰流结构、集烟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1、燃气热水器是目前最方便、经济的快速加热水的装置,其能量转化效率高,相比于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更节能,更加符合“双碳”要求。现有排风式的燃气热水机通常采用上抽平台设计,即其集烟组件置于燃烧器组件的上方,燃烧器组件和集烟组件之间通过热交换组件相连,工作时,由集烟组件产生负压,使得燃烧器组件能够接收从燃气供应组件(包括运输管道、燃气分配器等)输送的燃气及外界氧气并进行燃烧,燃烧后的高温烟气在集烟组件的吸引作用下从燃烧器组件流出,流经热交换组件并与待加热的水进行换热后,最终流至集烟组件并向排出。

2、实际使用时发现,由于“集烟组件基于整体的空间限制,需要在保持进气口结构的同时在其集烟壳上凹陷设置以空出对风机的安装空间”,使得集烟组件存在引流不均的问题,进而容易形成涡流,造成燃烧系统内部气流不均匀,使得部分区域燃烧不充分而部分区域燃烧负荷过大,影响热水器正常换热,甚至引发换热器烧坏、烟气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可针对风机内气流流动环境,在进气口中增设扰流结构,通过扰流结构对集烟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扰流结构,在具有集烟壳(11)及风机(12)的集烟组件(1)中调节气流流速,所述集烟壳(11)形成有进气口(111)、排气通道(112)及顶壁板(113),其特征在于:该扰流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35)上设有若干供气体从所述进气口(111)流至所述排气通道(112)的扰流孔(13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端(131)弯折延伸形成有翻边部(133),所述导流端(131)的翻边部(133)的翻边朝向与气体流出所述导流间隔(15)的方向相同,所述翻边部(133)弯折部分的外表面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扰流结构,在具有集烟壳(11)及风机(12)的集烟组件(1)中调节气流流速,所述集烟壳(11)形成有进气口(111)、排气通道(112)及顶壁板(113),其特征在于:该扰流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35)上设有若干供气体从所述进气口(111)流至所述排气通道(112)的扰流孔(13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端(131)弯折延伸形成有翻边部(133),所述导流端(131)的翻边部(133)的翻边朝向与气体流出所述导流间隔(15)的方向相同,所述翻边部(133)弯折部分的外表面为弧形。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1)中设有供所述第二板体(136)纵向抵接的定位面,所述调节机构(16)包括定位于所述第一板体(135)上的安装轴(161)、可转动的套设于安装轴(161)的活动套管(162),所述安装轴(161)的一端设有直径递增的螺纹段(164),所述螺纹段(164)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活动套管(162)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板体(136)连接于活动套管(16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135)靠近进气口(111)的一端表面,所述第二板体(136)靠近进气口(111)的一端朝第一板体(135)延伸形成有可纵向适配抵接所述定位面的限位挡板(16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14),其可升降的定位于所述进气口(111)至排气通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贺贺付安荣柳健任富佳李剑吴伟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