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安全,具体涉及一种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交通事故调节效应的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交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出行频次和出行里程呈持续增长趋势,由此产生的交通事故增加。交通事故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层面的感知安全能够通过影响出行行为,并对交通事故客观风险因素起到调节作用,从而影响交通事故风险。为降低城市交通事故风险,提升出行安全水平,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其对于交通事故的调节效应,从主观感知层面完善交通事故风险的全因素识别与分析体系,提出主客观结合的城市交通安全优化策略,对于实现城市交通事故风险调控、提升城市交通环境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随着我国交通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城市交通事故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与预测越来越得到重视,机器学习方法的成熟也为深入探索交通事故的复杂成因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现有专利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研究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3、(1)现有专利技术侧重于从建成环境、自然环境、个体条件、社会经济特征等客观因素方面构建城市的交通事故风险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交通事故调节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交通事故调节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交通事故调节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交通事故调节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的具体结构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交通事故调节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交通事故调节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交通事故调节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交通事故调节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交通事故调节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的具体结构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街道感知安全及对交通事故调节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波,张鼎璘,周芳羽,庞哲,李晗,张伊阳,耿云明,高景峰,魏照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