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电耦合驱动,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光电耦合驱动器。
技术介绍
1、在驱动控制电路中,往往很多都是单片机的输出端直接去驱动各个继电器,从而使得继电器完成各个关断动作。但是该驱动电路没有将输入和输出进行有效隔离,从而出现电压和电流的干扰信号,并且出现严重状况时将输入和输出设备损坏。
2、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光电耦合驱动器,其通过信号接收电路、信号传输电路和信号驱动电路进行联动,从而将单片机输出的信号通过光耦隔离后传输到继电器,不仅对干扰信号进行隔离,而且可以对电气进行隔离,从而提高安全性,其具有结构稳定、安全性高和实用性高等优点。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光电耦合驱动器,包括信号接收电路、信号传输电路和信号驱动电路,所述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
3、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与单片机的第一输出端p1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单片机的第一输出端p2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单片机的第一输出端p3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单片机的第一输出端p4电性连接;
4、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1和放大驱动器u2,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
5、所述信号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u3、继电器u4、继电器u5和继电器u6,所述放大驱动器u2的第一输出端(c1)与所述继电器u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驱动器u2的第二输出端(c2)与所述继电器u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驱动器u2的第三输出端(c3)与所述继电器u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驱动器u2的第四输出端(c4)与所述继电器u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1管脚通过电阻r5连接电源端vcc,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3管脚通过电阻r6连接电源端vcc,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5管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端vcc,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7管脚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端vcc。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10管脚、12管脚、14管脚和16管脚均连接电源(+12v)。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继电器u3的供电端、所述继电器u4的供电端、所述继电器u5的供电端和所述继电器u6的供电端局内连接电源(+12v)。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光电耦合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接收电路、信号传输电路和信号驱动电路,所述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光电耦合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光电耦合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1管脚通过电阻R5连接电源端VCC,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3管脚通过电阻R6连接电源端VCC,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5管脚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端VCC,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7管脚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端VC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光电耦合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10管脚、12管脚、14管脚和16管脚均连接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光电耦合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U3的供电端、所述继电器U4的供电端、所述继电器U5的供电端和所述继电器U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光电耦合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接收电路、信号传输电路和信号驱动电路,所述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光电耦合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光电耦合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1管脚通过电阻r5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