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速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562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9 17: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速电机,包括:底座;电机本体,其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底侧,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端向上伸入所述底座内;输出轴,其转动连接于底座一侧,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底座内并连接有端面齿轮;齿轮组,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于所述端面齿轮,本技术将电机本体动力通过齿轮组与端面齿轮进行传动,可更好地利用底座内的空间进行结构排布,有利于缩小整体的体积,并且传动效率高,功耗低,实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涉及一种减速电机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复杂化,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逆变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逆变器的自动重合闸技术应运而生,以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逆变器的自动重合闸越来越微型化,在选用90°传动输出的减速电机传动效率上提出更高要求,传统蜗杆结构虽然传动比大,但传动效率低,而伞齿传动效率虽然高,但占用空间大要求组装中心距高,因此,亟需一种占用空间小并且传动效率高的减速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速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3、一种减速电机,包括:底座;电机本体,其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底侧,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端向上伸入所述底座内;输出轴,其转动连接于底座一侧,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底座内并连接有端面齿轮;齿轮组,其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于所述端面齿轮。

4、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底座安装于电机本体上,并将电机本体的输出端伸入底座内,输出轴则安装于底座的一侧,输出轴的一端伸入底座内并连接有端面齿轮,电机本体的输出端通过与底座内的齿轮组传动,再将动力传递至端面齿轮,从而将动力90度转向传递至输出轴向外输出,如此将电机本体动力通过齿轮组与端面齿轮进行传动,可更好地利用底座内的空间进行结构排布,有利于缩小整体的体积,并且传动效率高,功耗低,实用性更高。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第一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转轴、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分别沿上下方向的旋转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主动齿轮连接于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端,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端面齿轮相互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连接于第一转轴上,组成一个二级齿轮,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连接于第二转轴上,组成另一个二级齿轮,如此电机本体输出端的动力通过主动齿轮与第一齿轮的相互啮合,可带动一个二级齿轮转动,端面齿轮通过与第四齿轮的相互啮合,从而实现与另一个二级齿轮传动连接,而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即可实现两个二级齿轮的传动连接,如此电机本体输出端的动力通过两个二级齿轮的传动,可将动力呈90度转向后输出,并且传动效率高,功耗低,没有自锁,断电也能实现逆转。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包括座体与连接板,所述座体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避让孔,所述电机本体连接于所述座体的底侧,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端向上穿出所述避让孔,所述底座顶侧形成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有洞口,所述输出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的一侧,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洞口。底座安装于电机本体,其开设的避让孔可对电机本体的输出端进行避让,在底座顶侧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转轴的第一凸台、用于安装连接板的第二凸台,整体在组装时,可先将输出轴转动连接于连接板上,然后再将连接板安装于第二凸台上,利用第二凸台的洞口对输出轴进行避让,而第二转轴则安装于第一凸台上,利用第一凸台抬高第二转轴的安装位置,使得第二转轴上的第四齿轮可与第一齿轮相互错开,并将第四齿轮与端面齿轮相互啮合,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顶侧,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上。利用顶板可提高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顶部的安装稳定性,使得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在使用时不容易晃动,提高齿轮组传动的稳定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与所述电机本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顶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为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齿轮组进行维护时,可将顶板或连接板直接从第二凸台上拆出,当需要更换电机本体或底座时,亦可直接将电机本体或底座相互分离,如此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转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电机本体输出端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如此可将电机本体输出端上主动齿轮与第二转轴上第三齿轮、第四齿轮设置于同一竖直方向的安装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出轴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输出轴上的外螺纹可用于与外设的螺母副等结构进行配合,从而组合形成丝杆结构以进行动力输出。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出轴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面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可方便将外设的结构同步连接于输出轴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拓展连接时的便捷性。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出轴的外侧套设有卡环,所述输出轴将所述卡环紧压于所述底座上。将输出轴转动连接于底座时,利用卡环设置于输出轴与底座之间,可有效减少工作时输出轴沿其轴向跳动的情况,提高整机工作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310)、第一转轴(320)、第一齿轮(330)、第二齿轮(340)、第二转轴、第三齿轮(350)与第四齿轮(360),所述第一转轴(320)与所述第二转轴分别沿上下方向的旋转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齿轮(330)与所述第二齿轮(34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320)上,所述第三齿轮(350)与所述第四齿轮(36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主动齿轮(310)连接于所述电机本体(100)的输出端,所述主动齿轮(310)与所述第一齿轮(330)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40)与所述第三齿轮(350)相互啮合,所述第四齿轮(360)与所述端面齿轮(210)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座体(410)与连接板(420),所述座体(410)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避让孔,所述电机本体(100)连接于所述座体(410)的底侧,所述电机本体(100)的输出端向上穿出所述避让孔,所述底座顶侧形成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411)与第二凸台(412),所述第一转轴(320)转动连接于所述座体(410)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411)上,所述第二凸台(412)上设置有洞口,所述输出轴(200)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420)上,所述连接板(420)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412)的一侧,所述电机本体(100)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洞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顶板(430),所述顶板(430)连接于所述第二凸台(412)顶侧,所述第一转轴(320)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4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410)与所述电机本体(100)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凸台(412)与所述顶板(430)、所述连接板(420)分别为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电机本体(100)输出端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00)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2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00)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面设置有限位槽(2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00)的外侧套设有卡环(240),所述输出轴(200)将所述卡环(240)紧压于所述底座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310)、第一转轴(320)、第一齿轮(330)、第二齿轮(340)、第二转轴、第三齿轮(350)与第四齿轮(360),所述第一转轴(320)与所述第二转轴分别沿上下方向的旋转轴线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齿轮(330)与所述第二齿轮(34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320)上,所述第三齿轮(350)与所述第四齿轮(36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主动齿轮(310)连接于所述电机本体(100)的输出端,所述主动齿轮(310)与所述第一齿轮(330)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340)与所述第三齿轮(350)相互啮合,所述第四齿轮(360)与所述端面齿轮(210)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座体(410)与连接板(420),所述座体(410)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避让孔,所述电机本体(100)连接于所述座体(410)的底侧,所述电机本体(100)的输出端向上穿出所述避让孔,所述底座顶侧形成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411)与第二凸台(412),所述第一转轴(320)转动连接于所述座体(410)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411)上,所述第二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陈彦平李静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精锐昌精密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