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共同提供。混合动力汽车油耗及驾驶感受相比于传统车来说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混合动力汽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中的部件更多,如发动机、电池控制器和电机等,因此,热管理系统的零部件也随之增多,另外,热管理系统通常直接设置于机舱内,进而造成机舱内空间的浪费,机舱内的杂乱,不利于检修。
3、因此,亟需热管理装置及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热管理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的零部件多,且热管理系统直接设置于机舱内,进而造成机舱内空间的浪费,机舱内的杂乱,不利于检修的问题。
2、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热管理装置,该热管理装置包括:
3、集成盒,所述集成盒设置有
...
【技术保护点】
1.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管理支系统还包括第三阀(33)、电加热件(34)、第三液泵(35)、第四阀(36)和暖风芯体(37),所述第三阀(33)的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100)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三阀(33)的第二接口与所述暖风芯体(37)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暖风芯体(37)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液泵(22)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电加热件(34)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三阀(33)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电加热件(34)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三液泵(35)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液泵(35)的进液口与所述暖风
...【技术特征摘要】
1.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管理支系统还包括第三阀(33)、电加热件(34)、第三液泵(35)、第四阀(36)和暖风芯体(37),所述第三阀(33)的第一接口用于与所述发动机(100)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第三阀(33)的第二接口与所述暖风芯体(37)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暖风芯体(37)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液泵(22)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电加热件(34)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三阀(33)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电加热件(34)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三液泵(35)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液泵(35)的进液口与所述暖风芯体(37)和所述第一液泵(22)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四阀(36)调节所述暖风芯体(37)的进液口的开度,所述第三阀(33)、所述第三液泵(35)和所述第四阀(36)均设置于所述集成腔(11)内,所述电加热件(34)设置于所述集成盒(1)上方,所述暖风芯体(37)用于对乘员舱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管理支系统还包括加热器(38)和第四液泵(39),所述加热器(38)的第一介质出口与所述第四液泵(39)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四液泵(39)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阀(24)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加热器(38)的第一介质入口用于与所述电池(200)的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加热器(38)的第二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三阀(33)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加热器(38)的第二介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液泵(32)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三液泵(35)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阀(23)的第四接口和所述第二阀(24)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加热器(38)和所述第四液泵(39)设置于所述集成腔(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热管理支系统,包括制冷模块和冷却器(44),所述冷却器(44)的第一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一阀(23)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冷却器(44)的第一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二阀(24)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制冷模块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却器(44)的第二介质入口连通,所述制冷模块的进液口与所述冷却器(44)的第二介质出口连通,所述制冷模块和所述冷却器(44)设置于所述集成腔(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41)、冷凝器(42)和第一膨胀阀(43),所述压缩机(41)的出液口与所述冷凝器(42)的第一介质入口连通,所述冷凝器(42)的第一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43)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阀(43)的出口与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燃,魏泽鑫,王宏志,尹燕升,宋丹,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