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交互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400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以及该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交互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中,客户端(CE)、前端设备、以及各逻辑层设备之间的连接均通过IP网络来实现,从而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全IP化。而且,媒体流采集来源于连接于IP网络的前端设备、而非通过模拟电缆连接的数字视频服务器(DVS)、数字视频录像机(DVR)等设备,因而无需通过模拟线缆与模拟视频摄像机相连,降低了布线困难和设备维护成本,避免了模拟摄像机对视频监控向高清视频发展的阻碍,避免了由DVR、DVS等设备端口众多而导致的设备配置复杂度高,避免了硬件板卡制式的DVS、DVR等设备所导致的接入方式差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频监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英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以及该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交互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摄像机、数字视频服务器(Digital Video Server, DVS)、数字视频录像机(Digital VideoRecorder, DVR)等前端设备,还包括用于实现视频传输的IP传输网络、用于实现设备统一管理和中心存储的网络视频监控平台、以及用于将视频数据显示在个人计算机(PC)或电视的客户端。 然而,上述的现有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并未实现全IP化,尤其是该系统中的前端设备均为DVS、DVR等未通过IP网络连接的设备,因而存在以下问题 1、 DVS、 DVR等设备则需要通过模拟线缆与模拟视频摄像机相连,布线困难且设备维护成本高; 2、模拟摄像机的视频清晰度制式逐行倒相(Phase Alternating Line, PAL)或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NTSC)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标准,其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层设备、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通过所述IP网络相连的第一接入层设备和第一承载层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入层设备和第一承载层设备通过所述IP网络相连的前端设备、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入层设备和第一承载层设备通过所述IP网络相连的客户端单元CE;所述第一接入层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的控制,将所述CE和所述前端设备接入至所述系统中;所述第一承载层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的控制,实现所述前端设备与所述CE之间的媒体流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层设备、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通过所述IP网络相连的第一接入层设备和第一承载层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入层设备和第一承载层设备通过所述IP网络相连的前端设备、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入层设备和第一承载层设备通过所述IP网络相连的客户端单元CE;所述第一接入层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的控制,将所述CE和所述前端设备接入至所述系统中;所述第一承载层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的控制,实现所述前端设备与所述CE之间的媒体流传输。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层设备之间采用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第一 接口 ;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与所述第一承载层设备之间采用基于套接字Socket协议的第二 接口 ;所述第一接入层设备与所述前端设备之间采用基于SIP的第三接口 ; 所述第一接入层设备与所述CE之间采用基于SIP的第四接口 ;所述第一承载层设备与所述前端设备之间采用基于实时传输协议RTP、或实时传输控 制协议RTCP、或实时流化协议RTSP的第五接口 ;所述第一承载层设备与所述CE之间采用基于RTP、或RTCP、或RTSP的第六接口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 通过所述IP网络相连的第二控制层设备;所述第二控制层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的交互,实现对通过已接入所述系统的 所述CE登录的用户进行权限校验。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与所述第二控制层设 备之间采用基于SIP的第七接口 。5.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进一步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 层设备和所述第一承载层设备通过所述IP网络相连的第二承载层设备;所述第二承载层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的控制,将所述前端设备与所述CE之 间经由所述第一承载层设备传输的媒体流存储。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层设备与所述第二承载层设备之间采用基于套接字Socket协议的第八 接口 ;所述第一承载层设备与所述第二承载层设备之间采用基于RTP、或RTCP、或RTSP的第 九接口。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二承载层设备 相连的至少一个IP存储设备。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P存储设备为存储域网络IP-SAN、或 网络附属存储NAS、或直连方式存储DAS。9.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设备包括媒体流信息 提供设备,或者,所述前端设备包括媒体流信息提供设备和安防领域设备。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入层设备 通过所述IP网络相连、并与所述前端设备相连的智能设备。11.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 一控制层设备通过所述IP网络相连的第一扩展层设备,用于对与其相连的所述第一控制 层设备的内容发布。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展层设备与至少两个所述第 一控制层设备相连。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春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中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