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4726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包括景观河道、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所述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位于景观河道下方,所述雨水隧道、污水隧道与景观河道之间设有隔层,所述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并列且隔开,所述雨水隧道中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景观河道供水系统,所述景观河道供水系统包括净水池、喷水井、叶轮动力装置和挡板,所述净水池与雨水隧道连通,所述净水池底部连通喷水井,所述喷水井连接叶轮动力装置,所述挡板设置在雨水隧道的一侧,所述叶轮动力装置设置在净水池与挡板之间。整个系统无需利用外接能源,绿色环保,节约能源,有掺混曝气的作用和增加景观河道水流的流动性,更新景观河道内的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景观河领域,具体为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营造或修护城市景观河道已是各大城市竞相追逐的目标。尤其是“十八大”后,建设“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而水以其特有的灵性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当然,只有水量丰富、感观优美、健康无害的水体(景观河道、人工湖泊等)才能良好实现其景观和生态调节的功能。目前流经城市的很多中小河流都是单层河底单层水流,城市生活污水基本都是通过注入到河流中被水流带走,由于城市污染和水资源紧张等原因一旦河道污染就很难治理,污染的河道经过城市,对城市的形象影响太大;有些城市内部人工建设有景观河,因其流动性差,补水困难,容易形成死水,造成景观河成为了臭水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1)城市污水和景观水如何分开排放,防止生活污水对景观水进行污染;(2)如何增加城市景观河道河水的流动性以及如何补水。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包括景观河道、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所述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位于景观河道下方,所述雨水隧道、污水隧道与景观河道之间设有隔层,所述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并列且隔开,所述雨水隧道中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景观河道供水系统,所述景观河道供水系统包括净水池、喷水井、叶轮动力装置和挡板,所述净水池与雨水隧道连通,所述净水池底部连通喷水井,所述喷水井连接叶轮动力装置,所述挡板设置在雨水隧道的一侧,所述叶轮动力装置设置在净水池与挡板之间。优选的,所述叶轮动力装置包括叶轮和齿轮加速装置,所述叶轮连接齿轮加速装置,所述齿轮加速装置是由多个不同大小的齿轮构成,且齿轮齿数逐渐减少,所述叶轮与齿轮加速装置的第一个大齿轮共轴,齿轮加速装置的最后一个齿轮最大直径处设有连接点,且连接点与连接杆相连,连接杆可绕连接点转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滑块,所述滑块的另一端连接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连接活塞,所述活塞安装在喷水井内;所述活塞的大小与喷水井的截面积相同,所述活塞由材质轻的材料制成,所述喷水井顶端安装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通向景观河道内,所述喷水管上安装有止回阀,所述喷水井的一侧安装有竖直导轨和滑块固定杆,所述滑块固定杆穿透滑块,将滑块固定在导轨内,只能沿导轨竖直方向移动。优选的,所述挡板一端固定在雨水隧道的一侧,另一端用弹簧固定在雨水隧道的同侧。优选的,所述净水池与雨水隧道连通处设有雨水过滤装置;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分为三层,依次为粗过滤层、细过滤层和过滤膜。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是由两根可转动的杆组成。3、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所述的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在景观河道的地底设有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将景观水、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提高了景观河道的水质量,避免生活污水污染景观水,二、利用水的流动,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带动齿轮加速装置,齿轮加速装置中的齿轮加速装置的最后一个齿轮带动连接杆,连接杆带动滑块运动,滑块再带动活塞上下运动,活塞将净水池流入喷水井中的水推出喷水管,不仅为景观河道提供景观水,更新景观河道内的水体,促进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而且有掺混曝气的作用和增加景观河道水流的流动性,整个设计无需利用外接能源,绿色环保,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雨水隧道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叶轮与喷水井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齿轮加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景观河道,2、雨水隧道,3、污水隧道,4、挡板,5、叶轮,6、齿轮加速装置,7、连接杆,8、雨水过滤装置,9、净水池,10、喷水井,11、滑块,12、活塞杆,13、活塞,14、导轨,15、滑块固定杆,16、喷水管,17、景观河道供水系统,18、叶轮动力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包括景观河道1、雨水隧道2和污水隧道3,雨水隧道2和污水隧道3位于景观河道1下方,雨水隧道2、污水隧道3与景观河道1之间设有隔层,雨水隧道2和污水隧道3并列且隔开,雨水隧道2中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景观河道供水系统17,景观河道供水系统17包括净水池9、喷水井10、叶轮动力装置18和挡板4,净水池9与雨水隧道2连通,净水池9底部连通喷水井10,喷水井10连接叶轮动力装置18,挡板4设置在雨水隧道2的一侧,使雨水隧道2由宽变窄,叶轮动力装置18设置在净水池9与挡板4之间。叶轮动力装置18包括叶轮5和齿轮加速装置6,叶轮5连接齿轮加速装置6,齿轮加速装置6是由多个不同大小的齿轮构成,叶轮5与齿轮加速装置6的第一个大齿轮共轴,齿轮加速装置6的最后一个齿轮最大直径处设有连接点,且连接点与连接杆7相连,连接杆7可绕连接点转动,连接杆7的另一端连接滑块11,滑块11的另一端连接活塞杆12,活塞杆12连接活塞13,活塞13安装在喷水井10内,活塞13的大小与喷水井10的截面积相同,活塞13由材质轻的材料制成,喷水井10顶端安装有喷水管16,喷水管16通向景观河道1内,喷水管16上安装有止回阀,喷水井10的一侧安装有竖直导轨14和滑块固定杆15,滑块固定杆15穿透滑块11,滑块固定杆15将滑块11固定在导轨14内,使滑块11只能沿导轨14竖直方向移动。净水池9与雨水隧道2连通处设有雨水过滤装置8;经过雨水过滤装置8处理后的干净的水,流入净水池9中,在从净水池9底部流入到喷水井10内,雨水过滤装置8分为三层,依次为粗过滤层、细过滤层和过滤膜。挡板4一端固定在雨水隧道2的一侧,另一端用弹簧固定在雨水隧道2的同侧,这样挡板4根据雨水的流速自动调整挡板4与雨水隧道一侧的距离。连接杆7是由两根可转动的杆组成。具体实施方式:通过挡板4的作用,将雨水隧道2变窄,雨水流速变快,经过叶轮5,使叶轮5转动,叶轮5带动齿轮加速装置6,经过齿轮加速装置6的齿轮加速使与齿轮加速装置6连接的连接杆7运动,连接杆7带动滑块11在轨道14上运动,滑块11再带动活塞13上下运动,活塞13将净水池9流入喷水井10中的水推出喷水管16,通过往复的运动将净水池9中的水源源不断的推入景观河道1中,有掺混曝气和增加景观河道水流的流动性的作用,更新景观河道内的水体;净水池9与雨水隧道2连通处设有雨水过滤装置8,雨水过滤装置8分为三层,依次为粗过滤层、细过滤层和过滤膜,其中粗过滤层为滤网,过滤掉雨水隧道2中的漂浮物,细过滤层主要过滤雨水隧道2中细小的颗粒,最后的过滤膜起到净化水,使浑浊有气味的水过滤为干净的水。整个设计无需利用外接能源,绿色环保,节约能源。其中也可以在净水池9的上方安装有喷泉喷射装置,使景观河更美观。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景观河道、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所述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位于景观河道下方,所述雨水隧道、污水隧道与景观河道之间设有隔层,所述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并列且隔开,所述雨水隧道中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景观河道供水系统,所述景观河道供水系统包括净水池、喷水井、叶轮动力装置和挡板,所述净水池与雨水隧道连通,所述净水池底部连通喷水井,所述喷水井连接叶轮动力装置,所述挡板设置在雨水隧道的一侧,所述叶轮动力装置设置在净水池与挡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景观河道、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所述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位于景观河道下方,所述雨水隧道、污水隧道与景观河道之间设有隔层,所述雨水隧道和污水隧道并列且隔开,所述雨水隧道中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景观河道供水系统,所述景观河道供水系统包括净水池、喷水井、叶轮动力装置和挡板,所述净水池与雨水隧道连通,所述净水池底部连通喷水井,所述喷水井连接叶轮动力装置,所述挡板设置在雨水隧道的一侧,所述叶轮动力装置设置在净水池与挡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加隧的河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动力装置包括叶轮和齿轮加速装置,所述叶轮连接齿轮加速装置,所述齿轮加速装置是由多个不同大小的齿轮构成,且齿轮齿数逐渐减少,所述叶轮与齿轮加速装置的第一个大齿轮共轴,所述的齿轮加速装置的最后一个齿轮最大直径处设有连接点,且连接点与连接杆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子武杨帆谢忱吴时强马振坤李云李小辉柳杨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