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树脂废水浓缩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390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聚树脂废水浓缩回收装置,包括膜壳,特征是:所述膜壳内为透过腔,透过腔内设置数百到数万支外径为1~2mm的空心管状中空纤维,所述中空纤维只能透过小分子颗粒而透不过大分子颗粒;所述膜壳为一筒形体,两端收口,第一端为废水进口,第二端为浓缩液出口,在靠近废水进口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透过水出口,在靠近浓缩液出口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透过水出口;在废水进口与第一透过水出口之间设置有左隔板,在浓缩液出口与第二透过水出口之间设置有右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行方式是连续性的,工艺流程短,将废水全部回收,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实现了零排放,真正达到了绿色生产。并且设备少,体积小,一次性输水,总运行费用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废水浓缩回收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氯乙烯与醋酸 乙烯共聚树脂的共聚树脂废水浓缩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氯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树脂所产生废水的处理,通常采用下述方 法向废水中投加专用沉淀剂,将乳浊液中的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取上层澄清液再经生化 处理,处理后的澄清液直接排放,固体沉淀物则外运委托其它单位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的缺陷是废水不仅没有利用,而且固、液中的有害物质转移,对环 境不利,处理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回收废水中有用 物质,同时可避免污染环境的共聚树脂废水浓缩回收装置。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共聚树脂废水浓缩回收装置,包括膜壳,其 特征是所述膜壳内为透过腔,透过腔内设置数百支到数万支外径为1 2mm的空心管状中 空纤维,所述中空纤维只能透过小分子颗粒而透不过大分子颗粒;所述膜壳为一筒形体,两 端收口,第一端为废水进口,第二端为浓缩液出口,在靠近第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透过水 出口,在靠近第二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透过水出口 ;在废水进口与第一透过水出口之间设 置有左隔板,在浓缩液出口与第二透过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聚树脂废水浓缩回收装置,包括膜壳(5),其特征是:所述膜壳(5)内为透过腔(6),透过腔(6)内设置若干支外径1~2mm的空心管状中空纤维(7),所述中空纤维只能透过小分子颗粒(12)而透不过大分子颗粒(11);所述膜壳(5)为一筒形体,两端收口,其中的第一端为废水进口(1),第二端为浓缩液出口(10),在靠近第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透过水出口(4),在靠近第二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透过水出口(9);在废水进口(1)与第一透过水出口(4)之间设置有左隔板(3),在浓缩液出口(10)与第二透过水出口(9)之间设置有右隔板(8)。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共聚树脂废水浓缩回收装置,包括膜壳(5),其特征是所述膜壳(5)内为透过腔(6),透过腔(6)内设置若干支外径1~2mm的空心管状中空纤维(7),所述中空纤维只能透过小分子颗粒(12)而透不过大分子颗粒(11);所述膜壳(5)为一筒形体,两端收口,其中的第一端为废水进口(1),第二端为浓缩液出口(10),在靠近第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一透过水出口(4),在靠近第二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透过水出口(9);在废水进口(1)与第一透过水出口(4)之间设置有左隔板(3),在浓缩液出口(10)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林兴徐伯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双净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