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357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及方法,涉及油田注水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集了地层参数和地层水样并对其地层水样进行成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配制模拟地层水和代表垢样,用模拟地层水配制溶垢剂溶液,对模拟地层水配制溶垢剂溶液进行配伍性测试得到配伍时间和最佳浓度;在静态条件下对最佳浓度模拟地层水配制溶垢剂溶液进行分析再结合配伍时间生成静态溶垢系数;研究溶液注入过程中溶垢剂溶液的体积和渗透率关系生成变化溶垢系数,通过静态溶垢系数和变化溶垢系数生成动态溶垢指数,以此评估地层近井地带的动态溶垢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于油田注水开发,具体为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注入水与地层水的化学成分差异,以及地层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常常会在地层近井地带中形成各种矿物质垢沉积。这些垢沉积物会导致地层渗透性降低,影响油气流动,从而降低油气采收率,增加生产成本。传统的溶垢剂评价方法多采用静态测试手段,忽略了实际地层条件下动态溶垢过程的复杂性。这些静态测试方法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溶垢剂性能数据,但由于无法模拟实际地层近井地带的动态环境,导致其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限制。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在模拟地层条件下评价溶垢剂动态溶垢性能的系统,以便更准确地指导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溶垢剂使用。

2、现有技术中的,公开号为cn115950789a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晶动力学的阻垢剂性能评价方法及装置,逐步在一定量流动料液中增加待评估阻垢剂,并实时获得流动料液在待评估阻垢剂的不同添加量下的结晶动力学系数与流体动力学系数,基于所获取的结晶动力学系数与流体动力学系数,确定流动料液的结垢过程由质量传递控制转化为表面反应控制时,流动料液中待评估阻垢剂的浓度作为其临界浓度;对于流动料液,临界浓度越小的阻垢剂,则其阻垢性能越好。该现有技术通过比较不同阻垢剂的临界浓度,实现了对阻垢剂性能的科学、精准地量化评估,为用户在对特定料液筛选阻垢剂以及对应的用量提供有效指导。但是,该现有技术依旧存在不足,首先,现实环境的多变性意味着实际应用中的条件是不断变化的。现有技术仅考虑了一种特定情况,导致其结论过于片面,缺乏必要的综合性与普遍适应性。其次,在性能评估方面,现有技术方法仅仅通过比较临界浓度来评估阻垢剂的效果,这种评估方式过于单一,得出结论不具有足够说服力。

3、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具体包括:

4、配样模块,用于从注水站采集地层参数和地层水样,对地层水样进行成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配制模拟地层水和代表垢样;所述地层参数包括地层温度和地层水样ph;

5、配伍模块,用于用模拟地层水配制溶垢剂溶液,对模拟地层水配制的溶垢剂溶液进行配伍性测试,以得到配伍时间和最佳浓度;

6、静态测试模块,用于在地层相同ph条件下使用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对代表垢样进行静态溶垢实验,得到静态溶垢率;通过配伍时间和静态溶垢率生成静态溶垢系数;

7、动态测试模块,用于选择岩心孔渗度与真实储层岩心孔隙度数值相差小于0.01的人造岩心,向人造岩心中缓慢注入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记录注入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体积和与其对应的渗透率,并以此绘制注入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的体积-渗透率关系图,根据注入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的体积-渗透率关系图,得到最大伤害注入体积和最佳恢复渗透率,根据最佳浓度、最大伤害注入体积和最佳恢复渗透率生成变化溶垢系数;

8、性能评估模块,用于对静态溶垢系数和变化溶垢系数进行去量钢化处理,生成动态溶垢指数,根据动态溶垢指数评估地层近井地带的动态溶垢性能,动态溶垢指数越大,地层近井地带的动态溶垢性能越好。进一步地,所述配伍性测试的具体操作为:用模拟地层水分别配制浓度为15%、20%、25%、30%、35%、40%、45%的溶垢剂溶液,将所述溶液在地层温度条件下进行静置,观察每种溶液首次出现沉淀的时间,将最晚出现沉淀的溶液的浓度定义为最佳浓度,最晚出现沉淀的溶液的时间定义为配伍时间。

9、进一步地,所述静态溶垢实验的具体操作为:在地层温度下,将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ph调整至地层水样ph大小,称量滤纸重量m1,将质量为m2的代表垢和滤纸放入温度为地层温度的烘箱中烘干备用,将代表垢样放入上述环境下的溶液中,静置反应72小时;待反应结束之后,将磨口三角瓶中的溶液用滤纸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滤纸放入烘箱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滤纸和代表垢样总质量m3,计算静态溶垢率,所依据的具体公式为:

10、

11、其中,e为静态溶垢率。

12、进一步地,生成静态溶垢系数所依据的具体逻辑为:通过配伍时间和静态溶垢率生成静态溶垢系数,所依据的具体公式为:

13、

14、其中,et为静态溶垢系数,t为配伍时间,e为静态溶垢率。

15、进一步地,得到最大伤害注入体积和最佳恢复渗透率所依据的具体逻辑为:将注入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的体积-渗透率关系图中,渗透率最小时的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体积为最大伤害注入体积,导数大于等于0的最大渗透率为最佳恢复渗透率。

16、进一步地,生成变化溶垢系数所依据的具体逻辑为:根据最佳浓度、最大伤害注入体积和最佳恢复渗透率生成变化溶垢系数;所依据的具体公式为:

17、

18、其中,de为变化溶垢系数,s为最佳恢复渗透率,c为最佳浓度,v为最大伤害注入体积。

19、进一步地,生成动态溶垢指数所依据的具体逻辑为:静态溶垢系数和变化溶垢系数进行去量钢化处理,生成动态溶垢指数;所依据的具体公式为:

20、

21、其中,dr为动态溶垢指数,et为静态溶垢系数,de为变化溶垢系数。

22、本专利技术另外提供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实现所述的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方法,具体包括:

23、步骤1:从注水站采集地层参数和地层水样,对地层水样进行成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配制模拟地层水和代表垢样;所述地层参数包括地层温度和地层水样ph;

24、步骤2:用模拟地层水配制溶垢剂溶液,对模拟地层水配制的溶垢剂溶液进行配伍性测试,以得到配伍时间和最佳浓度;

25、步骤3:在地层相同ph条件下使用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对代表垢样进行静态溶垢实验,得到静态溶垢率;通过配伍时间和静态溶垢率生成静态溶垢系数;

26、步骤4:选择岩心孔渗度与真实储层岩心孔隙度数值相差小于0.01的人造岩心,向人造岩心中缓慢注入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记录注入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体积和对与其对应的渗透率,并以此绘制注入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的体积-渗透率关系图,根据注入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的体积-渗透率关系图,得到最大伤害注入体积和最佳恢复渗透率,根据最佳浓度、最大伤害注入体积和最佳恢复渗透率生成变化溶垢系数;

27、步骤5:对静态溶垢系数和变化溶垢系数进行去量钢化处理,生成动态溶垢指数,根据动态溶垢指数评估地层近井地带的动态溶垢性能,动态溶垢指数越大,地层近井地带的动态溶垢性能越好。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考虑到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伍性测试的具体操作为:用模拟地层水分别配制浓度为15%、20%、25%、30%、35%、40%、45%的溶垢剂溶液,将所述溶液在地层温度条件下进行静置,观察每种溶液首次出现沉淀的时间,将最晚出现沉淀的溶液的浓度定义为最佳浓度,最晚出现沉淀的溶液的时间定义为配伍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溶垢实验的具体操作为:在地层温度下,将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PH调整至地层水样PH大小,称量滤纸重量M1,将质量为M2的代表垢和滤纸放入温度为地层温度的烘箱中烘干备用,将代表垢样放入上述环境下的溶液中,静置反应72小时;待反应结束之后,将磨口三角瓶中的溶液用滤纸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滤纸放入烘箱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滤纸和代表垢样总质量M3,计算静态溶垢率,所依据的具体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其特征于:生成静态溶垢系数所依据的具体逻辑为:通过配伍时间和静态溶垢率生成静态溶垢系数,所依据的具体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得到最大伤害注入体积和最佳恢复渗透率所依据的具体逻辑为:将注入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的体积-渗透率关系图中,渗透率最小时的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体积为最大伤害注入体积,导数大于等于0的最大渗透率为最佳恢复渗透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成变化溶垢系数所依据的具体逻辑为:根据最佳浓度、最大伤害注入体积和最佳恢复渗透率生成变化溶垢系数;所依据的具体公式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成动态溶垢指数所依据的具体逻辑为:静态溶垢系数和变化溶垢系数进行去量钢化处理,生成动态溶垢指数;所依据的具体公式为:

8.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方法,具体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伍性测试的具体操作为:用模拟地层水分别配制浓度为15%、20%、25%、30%、35%、40%、45%的溶垢剂溶液,将所述溶液在地层温度条件下进行静置,观察每种溶液首次出现沉淀的时间,将最晚出现沉淀的溶液的浓度定义为最佳浓度,最晚出现沉淀的溶液的时间定义为配伍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溶垢实验的具体操作为:在地层温度下,将最佳浓度溶垢剂溶液ph调整至地层水样ph大小,称量滤纸重量m1,将质量为m2的代表垢和滤纸放入温度为地层温度的烘箱中烘干备用,将代表垢样放入上述环境下的溶液中,静置反应72小时;待反应结束之后,将磨口三角瓶中的溶液用滤纸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滤纸放入烘箱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滤纸和代表垢样总质量m3,计算静态溶垢率,所依据的具体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层近井地带动态溶垢性能的评价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义升郭鉴霆杨晓峰李佳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