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357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31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包括模板本体,模板本体的内侧设置有排气机构,排气机构包括多组排气筒、排气槽、支撑板、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多组排气筒与模板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排气槽开设在排气筒的侧面,第一排气管设置在排气筒的内侧,第一排气管的上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排气管的下端与第二排气管固定连接,第一排气管的上半段开设有透气孔,第二排气管的上表面及侧面开设有透气孔;通过将支撑板向下推动,使第二排气管深入混凝土的内部,使混凝土内部的空气通过透气孔快速进入第二排气管的内部,便于空气向外排出,同时通过长条状的第二排气管可以将空气快速引出,提高空气排出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


技术介绍

1、溢流堰为塔板上液体溢出的结构,具有维持板上液层及使液体均匀溢出的作用,又可分为出口堰及入口堰。溢流堰面由曲线段+直线段+弧线段组成,堰面为高速过水面,对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施工方法选择稍有不当,极易造成堰面混凝土层面曲面不平顺,平面不平整,混凝土不密实,混凝土表面不光滑,几何尺寸偏差大,直接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质量;堰体坡面面层钢筋安装时,在面层钢筋下规定的定位点上设置钢筋钢管支撑架,支撑架可为二点、三点固定法。并将支撑架底与下层钢筋或钢锚栓焊接牢固,支撑架上部设m16拉杆螺栓用于固定模板,m16拉杆螺栓以下设螺帽垫片等组成的模板承托装置,承托装置的上表面为设计混凝土外表面,模板安放在承托装置上后,在模板外侧表面安放φ48×3.5钢管围楞,山形卡和二个上螺帽将模板定位紧固,调节模板安装位置至设计要求的标高,而后再在模板中间安装带钩拉杆螺栓并紧固其螺帽,使模板安装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其中溢流堰顶盖模,是指在施工溢流堰用到的模板,主要作用起到在施工溢流堰顶使用的施工模板,现有的溢流堰顶盖模板多为一个整体,在浇灌混凝土后,混凝土内部的空气难以排出,在混凝土的内部及表面形成孔洞,对溢流堰的质量产生影响。

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以解决技术中混凝土内部的空气难以排出,在混凝土的内部及表面形成孔洞,对溢流堰的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内侧设置有排气机构,排气机构包括多组排气筒、排气槽、支撑板、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多组所述排气筒与所述模板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槽开设在所述排气筒的侧面,所述第一排气管设置在所述排气筒的内侧,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排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上半段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上表面及侧面开设有所述透气孔。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灌混凝土的过程中,将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向下推动,使得在浇灌的时候,混凝土内部的空气会通过第二排气管表面的透气孔进入到第二排气管的内部,并通过第一排管上端的透气孔排出。

4、可选的,所述模板本体上表面靠近前侧位置与所述模板本体下表面靠近后侧位置均开设有卡接槽。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模板本体拼接的时候,将前后两组卡接槽相互咬合,提高模板本体连接的紧密度。

6、可选的,所述排气筒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模板本体的表面位于所述排气筒下侧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定位孔。

7、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滑动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排气管在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内部上下滑动,对第二排气管的位置进行调节,使第二排气管在混凝土的内部上下移动。

9、可选的,所述模板本体的下表面位于多组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的位置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固定槽卡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混凝土内部的空气排完之后,将第二排气管向上拉动,将第二排气管卡在固定槽的内部,第二排气管的下表面对固定槽进行密封,进而对模板本体进行密封。

11、可选的,所述模板本体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二插接孔。

12、可选的,所述第二插接孔与所述第一插接孔之间插接固定连接有插接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板拉动至最上端的时候,将插接杆插在两组插接孔之间,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固定,进而使第二排气管紧密的卡在固定槽的内部。

14、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拉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拉杆便于对支撑板的位置进行调节。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7、1.本技术通过将支撑板向下推动,带动多组第一排气管向下推动,进而将内侧的第二排气管向下推动,使第二排气管位于混凝土的内部,便于混凝土内部的空气向外排出,提高混凝土内部空气排出的速度,减少混凝土内部及表面的气泡,提高溢流堰的浇筑质量和浇筑效果。

18、2.本技术通过将支撑板向上推动,将第二排气管卡在固定槽的内部,此时第二排气管的下表面将固定槽的底部密封,使模板本体的内侧表面保持平整,提高混凝土成型后其表面的平整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包括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排气机构,排气机构包括多组排气筒(13)、排气槽(14)、支撑板(2)、第一排气管(24)和第二排气管(25),多组所述排气筒(13)与所述模板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槽(14)开设在所述排气筒(13)的侧面,所述第一排气管(24)设置在所述排气筒(13)的内侧,所述第一排气管(24)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2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排气管(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24)的上半段开设有透气孔(26),所述第二排气管(25)的上表面及侧面开设有所述透气孔(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上表面靠近前侧位置与所述模板本体(1)下表面靠近后侧位置均开设有卡接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筒(13)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5),所述模板本体(1)的表面位于所述排气筒(13)下侧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24)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5)和所述第二定位孔(16)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的下表面位于多组所述第二定位孔(16)之间的位置开设有固定槽(17),所述第二排气管(25)与所述固定槽(17)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插接孔(12),所述支撑板(2)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二插接孔(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孔(22)与所述第一插接孔(12)之间插接固定连接有插接杆(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拉杆(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包括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排气机构,排气机构包括多组排气筒(13)、排气槽(14)、支撑板(2)、第一排气管(24)和第二排气管(25),多组所述排气筒(13)与所述模板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槽(14)开设在所述排气筒(13)的侧面,所述第一排气管(24)设置在所述排气筒(13)的内侧,所述第一排气管(24)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2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排气管(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24)的上半段开设有透气孔(26),所述第二排气管(25)的上表面及侧面开设有所述透气孔(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上表面靠近前侧位置与所述模板本体(1)下表面靠近后侧位置均开设有卡接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坝溢流堰顶盖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筒(13)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5),所述模板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韬范双春宫剑李玲李国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