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支护机器人防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356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锚支护机器人防震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锚杆箱,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调位机构,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压力传感器,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杆、伸缩回弹组件、第一弹簧和移动块;所述机器人本体连接稳定移动机构,所述稳定移动机构包括稳定杆、稳定轮、第二弹簧、第三弹簧和推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使防护杆有收缩空间,通过推块上升挤压移动块使移动块移动,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三弹簧配合以及通过移动块限制推块的位置便于使稳定杆稳定,避免稳定杆晃动,通过气压缸使使机器人本体离开地面,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蜗杆转动,从而使蜗轮转动,进而使机器人本体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锚支护机器人,主要涉及一种锚支护机器人防震机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开采的智能化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智能化步伐不断加快,对综掘工作面的生产能力以及推进速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要求采掘支护的速度也随之加快。目前,国内大部分煤矿在采掘护作业方面已经部分实现机械化,采用掘进机进行巷道的掘进,采用钻、锚机械或钻锚一体机进行支护,基本上处于人员跟机作业状态,但是钻锚速度严重滞后掘进速度,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掘进效率低,不能保证综采的进度要求,直接影响煤炭的安全、高产、高效开采;

2、现有专利号为cn108756968a通过出料口使锚杆箱中的锚杆滑落进入链条传送机构,并由链条传送机构传送至锚杆槽中,上锚杆机械手对锚杆槽中的锚杆夹装在锚杆架上,完成上锚杆动作,操作简便,但该机器人摔倒或与岩石碰撞时,容易导致机器人的损坏,并且若机器人行走在不平的道路,会产生较大的颠簸,体验感较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锚支护机器人防震机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支护机器人防震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0)顶部一侧连接锚杆箱(20),所述机器人本体(10)底部两侧连接调位机构(40),所述机器人本体(10)两侧连接多个压力传感器(70),所述机器人本体(10)两侧连接多个防护装置(30),所述防护装置(30)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0)一侧的防护杆(31),连接于所述防护杆(31)一侧的伸缩回弹组件(32),套设于所述伸缩回弹组件(32)一侧的第一弹簧(33)和连接于所述伸缩回弹组件(32)一侧的移动块(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支护机器人防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支护机器人防震机构,包括机器人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0)顶部一侧连接锚杆箱(20),所述机器人本体(10)底部两侧连接调位机构(40),所述机器人本体(10)两侧连接多个压力传感器(70),所述机器人本体(10)两侧连接多个防护装置(30),所述防护装置(30)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0)一侧的防护杆(31),连接于所述防护杆(31)一侧的伸缩回弹组件(32),套设于所述伸缩回弹组件(32)一侧的第一弹簧(33)和连接于所述伸缩回弹组件(32)一侧的移动块(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支护机器人防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34)底部一侧设有第一斜边(3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支护机器人防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机构(40)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0)底部的支撑板(41),连接于所述支撑板(41)底部两侧的支撑组件(42),连接于所述支撑板(41)顶部的u型板(43)和连接于所述u型板(43)一侧的第一电机(44),所述第一电机(44)驱动端连接蜗杆(45),所述蜗杆(45)顶部啮合连接蜗轮(46),所述蜗轮(46)顶部啮合连接齿条(47),所述齿条(47)顶部连接机器人本体(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支护机器人防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0)底部多个顶角处连接移动装置(5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