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尘空气杂质分离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2555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尘空气杂质分离汇集装置,包括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锥形壳体、设置在锥形壳体上部的气流导引筒、设置在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部侧壁上的含尘空气进风口、设置在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端上的净化空气出风口和设置在锥形壳体下端的下脚料接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脚料接料斗上设置有观察口和下脚料汇集口,所述下脚料汇集口上连接有与下脚料汇集风机连接的下脚料汇集管道,所述下脚料汇集风机还通过输送管道与杂质回收系统的分离器的含尘空气进风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牢固,故障率低、易于维修,除尘效率高达95%以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空气中纤维绒絮的回收、净化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 尘空气杂质分离汇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纤维物加工中,如棉花加工中,会有很多或长或短的棉花下脚料得不到充分的 回收,致使空气中含有过多的下脚料绒絮及尘埃,造成坏境污染,对周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 康造成一定威胁。目前对下脚料绒絮及尘埃的汇集输送大多采用绞龙输送方式,该方式不 仅容易发生故障,而且维修成本较高,并且除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尘空气杂质分离汇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故 障率低,维修成本成本低。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尘空气杂质分离汇集装置,包括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锥形壳体、设置在 锥形壳体上部的气流导引筒、设置在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部侧壁上的含尘空气进风口、设 置在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端上的净化空气出风口和设置在锥形壳体下端的下脚料接料斗, 所述下脚料接料斗上设置有观察口和下脚料汇集口,所述下脚料汇集口上连接有与下脚料 汇集风机连接的下脚料汇集管道,所述下脚料汇集风机还通过输送管道与杂质回收系统的 分离器的含尘空气进风口连接。为使能够大范围、高效率的分离含尘空气,汇集下脚料,所述下脚料汇集管道还与 多个分离器的下脚料接料斗连接。为使汇集的含尘空气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除尘和顺利、高效地输送到杂质回收系统 中,本技术的输送管道为多支路管道,其支路数与杂质回收系统的分离器的个数相同。为在保证汇集的含尘空气顺利、高效地输送到杂质回收系统中,又降低制造成本, 本技术的输送管道采用为双支路管道,所述杂质回收系统的分离器的为两个。为使含尘空气能够被高效地引进分离器内,本技术的含尘空气进风口为切向 式、外旋式或下旋式,所述切向式、外旋式、下旋式的含尘空气进风口各分为左右两种类型。为了增加切向式或外旋式的含尘空气进风口的分离器的强度,将气流导引筒的筒 体顶端面设计成为平面状或圆弧状。 为了进一步增强下旋式的含尘空气进风口的进风量,将下旋式的含尘空气进风口 设计为圆形或者方形。为使下脚料汇集风机有足够的吸力,本技术的下脚料汇集管道为锥形管道, 其大头端与下脚料汇集风机连接,小头端与下脚料汇集口连接。由于在下脚料接料斗上设置有下脚料汇集口,该下脚料汇集口上连接有与下脚料 汇集风机连接的下脚料汇集管道,所述下脚料汇集风机还通过输送管道与杂质回收系统的3分离器的含尘空气进风口连接,使得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修成本低,本实 用新型采用此种结构,除尘率可达95%以上,本技术还在下脚料接料斗上设置了观察 口,便于时刻观察下脚料汇集管道的动态。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牢固,故障率低、易于维修,除尘效率高达95% 以上。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左切向式且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端面为圆弧状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右切向式且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端面为平面状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由左、右切向式且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端面为圆弧状的分离器构成的一种 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左外旋式且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端面为平面状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右外旋式且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端面为圆弧状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左下旋式方形含尘空气进风口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右下旋式圆形含尘空气进风口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分离器,2、锥形壳体,3、气流导引筒,4、含尘空气进风口,5、净化空气出风 口,6、下脚料接料斗,7、观察口,8、下脚料汇集口,9、下脚料汇集风机,10、下脚料汇集管道, 11、输送管道,12、杂质回收系统的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含尘空气杂质分离汇集装置,包括分离器1,该分离器1包 括锥形壳体2、设置在锥形壳体2上部的气流导引筒3、设置在气流导引筒3的筒体顶部侧 壁上的含尘空气进风口 4、设置在气流导引筒3的筒体顶端上的净化空气出风口 5和设置在 锥形壳体2下端的下脚料接料斗6,该下脚料接料斗6上设置有观察口 7和下脚料汇集口 8,该下脚料汇集口 8上连接有与下脚料汇集风机9连接的下脚料汇集管道10,所述下脚料 汇集风机9还通过输送管道11与杂质回收系统的分离器12的含尘空气进风口 4连接。为能大范围、高效率地分离汇集含尘空气,在下脚料汇集管道10上连接多个分离 器1,相邻的分离器1的含尘空气进风口 4分别选用左、右切向式含尘空气进风口,且每个分 离器1的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端面选用圆弧状;为在保证汇集的含尘空气顺利、高效地输 送到杂质回收系统中,又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选用双支路的输送管道11将分离含尘 空气汇集到两个杂质回收系统的分离器12中进行汇集分离处理;为使下脚料汇集风机有足够的吸力,本技术的下脚料汇集管道10为锥形管道,其大头端与下脚料汇集风9机 连接,小头端与下脚料汇集口 8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含有大量下脚料绒絮及尘埃的空气从含尘空气进风口 4引进到分离器1内进行汇集,经分离器1对杂质初步分离后,在下脚料汇集风机9的作用 下,含尘空气经下脚料汇集管道10及输送管道11进入到杂质回收系统的分离器12内进行 进一步的杂质分离及汇集。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除尘效率可高达95%以上。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端面也可采用平面状。实施例2如图6至图9所示,本技术的分离器1的含尘空气进风口 4也可以采用左、右 外旋式,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采用左、右外旋式的分离器同样可达到上述效果。实施例3如图10至图13所示,本技术的分离器1的含尘空气进风口 4也可以采用左、 右下旋式,且含尘空气进风口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采用左、右下旋 式的分离器同样可达到上述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尘空气杂质分离汇集装置,包括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锥形壳体、设置在锥形壳体上部的气流导引筒、设置在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部侧壁上的含尘空气进风口、设置在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端上的净化空气出风口和设置在锥形壳体下端的下脚料接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脚料接料斗上设置有观察口和下脚料汇集口,所述下脚料汇集口上连接有与下脚料汇集风机连接的下脚料汇集管道,所述下脚料汇集风机还通过输送管道与杂质回收系统的分离器的含尘空气进风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含尘空气杂质分离汇集装置,包括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包括锥形壳体、设置在锥形壳体上部的气流导引筒、设置在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部侧壁上的含尘空气进风口、设置在气流导引筒的筒体顶端上的净化空气出风口和设置在锥形壳体下端的下脚料接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脚料接料斗上设置有观察口和下脚料汇集口,所述下脚料汇集口上连接有与下脚料汇集风机连接的下脚料汇集管道,所述下脚料汇集风机还通过输送管道与杂质回收系统的分离器的含尘空气进风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尘空气杂质分离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脚料汇集 管道还与多个分离器的下脚料接料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尘空气杂质分离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为 多支路管道,其支路数与杂质回收系统的分离器的个数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刚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市供销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