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触点电子继电器及其安置外壳。
技术介绍
1、目前,在自动化设备中如直流电机电动推杆、电磁抱闸系统等诸多产品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机械触点式继电器实现控制,并通过控制继电器触点的通断实现电动推杆的直流电源极性换向或实现电磁抱闸的制动控制。
2、在实际应用中,基于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通常存在继电器的机械触点通断时产生拉弧灼烧使触点粘连而导致直流电机无法换向、机械电磁抱闸闸瓦抱死,或因触点氧化造成控制线路接触不良而导致抱闸失灵等故障,且继电器的机械触点有使用次数限制的缺点,因此,需要一种方案去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触点电子继电器及其安置外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无触点电子继电器,包括电压输入模块、控制信号输入模块、常开模块和常闭模块;
3、所述电压输入模块接入电路电源引脚vdd以用于输入电压信号;
4、所述控制信号输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触点电子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模块、控制信号输入模块、常开模块和常闭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触点电子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模块还包括电阻R4、R6、R7、R9、R10、R13和R15,所述电阻R4接入三极管Q4基极和隔离光耦G1输出端之间,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6、R10后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一端接入引脚VDD,其另一端串联一个电阻R13后接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阻R10接地的一端相连,所述MOS管Q9的源极接入电阻R10接地的一端,MOS管Q9的栅极接入电阻R6和R1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触点电子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模块、控制信号输入模块、常开模块和常闭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触点电子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模块还包括电阻r4、r6、r7、r9、r10、r13和r15,所述电阻r4接入三极管q4基极和隔离光耦g1输出端之间,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相互串联的电阻r6、r10后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一端接入引脚vdd,其另一端串联一个电阻r13后接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电阻r10接地的一端相连,所述mos管q9的源极接入电阻r10接地的一端,mos管q9的栅极接入电阻r6和r10之间,所述电阻r15一端接入到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15另一端接入到引脚no_gnd和mos管q9的漏极之间;mos管q5的栅极接入电阻r7和电阻r13之间,mos管q5的源极接入电阻r7与引脚vdd相连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触点电子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模块还包括电阻r5、r8、r11、r12、r14和r16,所述电阻r5的一端接入引脚vdd,其另一端同时接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和mos管q10的栅极,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入三极管q8的基极,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入三极管q8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8的一端接入引脚vdd,其另一端串联一个电阻r14后接入三极管q8的集电极,mos管q6的栅极接入电阻r8和电阻r14之间,mos管q6的源极接入电阻r8与引脚vdd相连的一端,所述电阻r16一端接入到二极管d3的正极,电阻r16另一端接入到引脚nc_gnd和mos管q10的漏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无触点电子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输入模块还包括接地引脚gnd和一个防反与欠压保护电路,所述防反与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瞬态电压抑制器tvs1、pnp三极管q2、稳压二极管wd2、电阻r3以及电容c1、c2、c3,所述瞬态电压抑制器tvs1的正极接地、负极接电路电源vdd,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并联后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引脚vdd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之间,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庆伟,王留芳,蒋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牛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