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超导电动磁浮车辆电磁感应式自供能自传感减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3189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磁浮车辆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导电动磁浮车辆电磁感应式自供能自传感减振系统,包括轨道、悬浮架、车体、零磁通线圈、双层绕组推进线圈和超导磁体,一系减振系统,包括若干阻尼线圈,零磁通线圈的基波磁场在阻尼线圈中感应电流,电流用于阻碍悬浮系统的振动;二系减振系统,包括磁流变阻尼器和能量管理系统,零磁通线圈和双层绕组推进线圈磁场的谐波成分可被用于发电,通过能量管理系统整流滤波后供给磁流变阻尼器的励磁线圈,磁流变阻尼器与阻尼线圈串联连接,通过阻尼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改变内部磁流变液的粘度抑制悬浮架的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超导电动磁浮系统高速运行中振动控制问题,提升悬浮系统稳定性和乘坐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浮车辆振动控制,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导电动磁浮车辆电磁感应式自供能自传感减振系统


技术介绍

1、超导电动悬浮列车靠运动时车载磁体的磁场在轨道零磁通线圈中发生变化,产生电磁感应现象,轨道零磁通线圈中感应电流,轨道的感应磁场和车载线圈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悬浮力和导向力,当列车达到一定的速度后,悬浮力能够平衡重力,车体起浮。以超导磁体为车载磁体的超导电动悬浮列车可实现大气隙(100mm以上)、自稳定悬浮,能显著降低列车对线路条件的要求并无需主动控制。然而,列车高速运行时,线圈之间电磁耦合作用时的阻尼为负值,不利于悬浮架的振动衰减及车载超导磁体的磁热稳定性,进一步影响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超导磁悬浮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之间无接触,决定着它不能采用传统轮轨列车的一系接触悬挂方式来抑制振动。因此,利用电磁耦合原理设计无接触减振系统对于超导电动磁浮列车的平稳运行对超导电动磁浮列车的工程化研发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电磁分流阻尼器利用阻尼线圈与磁场源电磁耦合作用产生阻尼力,在振动控制领域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无接触磨损、宽频带阻尼特性等。在超导电动磁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导电动磁浮车辆电磁感应式自供能自传感减振系统,用于超导电动磁浮车辆,超导电动磁浮车辆轨道(1)内设置有零磁通线圈(5)和双层绕组推进线圈(6),悬浮架(2)内设置有超导磁体(7),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导电动磁浮车辆电磁感应式自供能自传感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架(2)上的超导磁体(7)的外侧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所述阻尼线圈(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导电动磁浮车辆电磁感应式自供能自传感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9)设置在所述悬浮架(2)和车体(3)之间,所述能量管理系统(9)包括分频电路、整流滤波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导电动磁浮车辆电磁感应式自供能自传感减振系统,用于超导电动磁浮车辆,超导电动磁浮车辆轨道(1)内设置有零磁通线圈(5)和双层绕组推进线圈(6),悬浮架(2)内设置有超导磁体(7),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导电动磁浮车辆电磁感应式自供能自传感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架(2)上的超导磁体(7)的外侧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所述阻尼线圈(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导电动磁浮车辆电磁感应式自供能自传感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系统(9)设置在所述悬浮架(2)和车体(3)之间,所述能量管理系统(9)包括分频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放大器和滤波器,所述分频电路为所述电磁分流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欢李海涛程言行徐俊起林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