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角度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180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5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角度背光源,包括:第一收束层,包括透镜阵列;间隔层,包括填充间隔、透光阵列区域和反射阵列区域,所述收束层紧贴所述填充间隔的一侧设置,所述透光阵列区域和所述反射阵列区域紧贴所述填充间隔的另一侧设置且交错分布,且所述透光阵列区域和所述透镜阵列在位置上对应设置;光源,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层和反射层,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间隔层的远离所述第一收束层的一侧,且所述发光层朝向所述间隔层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小角度背光源,可以有效对小角度入射光进行汇聚,对大角度入射光进行反射,实现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均匀高亮度的小角度背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一种小角度背光源


技术介绍

1、液晶显示器通常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组成的。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配置背光模组。背光模组提供亮度充分均匀的背光,以实现液晶面板的显示功能。

2、背光模组包括均匀分布的多个led蓝色背光源。液晶面板包括液晶层和量子点颜色转换层,液晶层由多个液晶单元组成,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由多个量子点转换组组成。每一个量子点转换组由顺序排布的一个红色量子点单元、一个绿色量子点单元和一个空白量子点单元组成,每一个量子点转换单元均与一个液晶单元对应设置。当液晶显示器显示图像时,蓝色背光进入液晶层,液晶层中各个液晶单元内的液晶可以根据显示需求重新排列,从而改变蓝色背光透过各液晶单元的光通量,经过液晶层的蓝色背光进入量子点颜色转换层,量子点颜色转换层中每一个量子点转换组均可将蓝色背光转化为与各个量子点转换单元对应的三原色背光,光通量不同的三原色背光经过调和后即可获得一个对应像素的颜色,显示屏幕上各个不同颜色的像素即可共同构成需要显示的图像。

3、目前,led背光源的发射角度通常较大,经过液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角度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阵列由多个第一透镜单元排列而成,所述透光阵列区域是由多个周期性的透光区域组成的阵列结构,所述反射阵列区域是由多个周期性的反射区域组成的阵列结构,所述透光区域和所述反射区域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角度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口径为P,拱高为H1,折射率为N1,曲率半径为R;所述透光区域的口径为D,所述填充间隔的厚度为H2且折射率为N2;则H1、H2满足如下第一关系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角度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角度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阵列由多个第一透镜单元排列而成,所述透光阵列区域是由多个周期性的透光区域组成的阵列结构,所述反射阵列区域是由多个周期性的反射区域组成的阵列结构,所述透光区域和所述反射区域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角度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口径为p,拱高为h1,折射率为n1,曲率半径为r;所述透光区域的口径为d,所述填充间隔的厚度为h2且折射率为n2;则h1、h2满足如下第一关系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角度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域的口径d满足如下第二关系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小角度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和所述间隔层之间还设有第二收束层,所述第二收束层包括光学镜单元阵列。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鑫于迅博郭俊岳胡迎千张钊赫郝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