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充电系统,具体为一种可用于飞行器的机器人智能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载人飞行技术逐渐完善,载人飞行器也应运而生,且到2025年低空飞行将成为可能,这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航空时代。然而,这些新能源飞行器所依赖的充电基础设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现有的充电设备设计往往是为了服务于小型、定位准确的如汽车、无人机等设备,它们通常排列得比较紧密,以便于快速充电,但对于那些降落精度较低的飞行器而言,这种布局显然不够灵活,飞行器如果不能准确降落在充电设备上方,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能源来调整位置,这无疑增加了运营成本并降低了充电的便利性。
2、此外,飞行器的尺寸增大意味着在降落过程中需要更大的空间来确保安全,这一点在人口密集或空间有限的城市环境中尤其突出,因为它进一步限制了飞行器可以降落和充电的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飞行器的机器人智能充电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飞行器的机器人智能充电系统,包括飞行器本体(1)、仓库(4)和充电区域(8),所述飞行器本体(1)包括飞行器机翼(101)、飞行器支撑架(102)以及充电口(103),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库(4)设置在充电区域(8)的一侧,且仓库(4)内存放有多个充电机器人(2),所述充电区域(8)内设置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充电工位(3),且各个充电工位(3)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安装腔(5),所述安装腔(5)内设置有送电线圈(301),且送电线圈(301)通过供电机构进行供电,所述充电机器人(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受电线圈(206),且受电线圈(206)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口(20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飞行器的机器人智能充电系统,包括飞行器本体(1)、仓库(4)和充电区域(8),所述飞行器本体(1)包括飞行器机翼(101)、飞行器支撑架(102)以及充电口(103),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库(4)设置在充电区域(8)的一侧,且仓库(4)内存放有多个充电机器人(2),所述充电区域(8)内设置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充电工位(3),且各个充电工位(3)包括设置在地下的安装腔(5),所述安装腔(5)内设置有送电线圈(301),且送电线圈(301)通过供电机构进行供电,所述充电机器人(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受电线圈(206),且受电线圈(206)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口(207),所述充电机器人(2)的底部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多个车轮(211),且充电机器人(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机械臂(201),所述机械臂(20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12),且安装板(212)的侧壁安装固定有充电枪(204),所述充电枪(204)与第一接线端口(207)连接,所述充电机器人(2)的侧壁设置有用于识别飞行器本体(1)的第一识别机构,且机械臂(20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识别充电口(103)的第二识别机构,所述安装板(212)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充电口(103)进行打开和关闭的启闭机构,且各个安装腔(5)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飞行器的机器人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机构包括电缆(304),且各个送电线圈(301)上连接有第二接线端口(302),所述电缆(304)上连接有多个线圈通断电接口(303),且第二接线端口(302)与线圈通断电接口(30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飞行器的机器人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充电机器人(2)内的多个液压缸(2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张猛,周宏明,谷志阳,厉天龙,李佳明,李宸曦,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