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精准控温二次淬火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0395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精准控温二次淬火热处理工艺,对车加工后的软车套圈进行热处理,热处理过程包括:二次加热、油浴淬火、低温回火、风冷及降温工序;二次加热工序为奥氏体化处理的过程,其中:温度,起始815℃,出炉前30分钟温度至820℃,出炉前10分钟825℃,总加热时间为200分钟,碳势0.85%,通入工艺氮源及其他气体源;所述油浴淬火:温度40‑80℃串动10min,停留30min,串动搅拌频率28‑32HZ,停留搅拌频率20HZ;通过在软车过程中粗车工序结束后650℃ 8小时去应力退火释放应力,解决降低热处理后三角形变问题;通过设置摆料工装并进行应用,解决产品与垫块无法压视问题,降低热处理后弯曲变形,从而保证套圈产品热处理后平面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产品的热处理,具体是涉及一种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精准控温二次淬火热处理工艺,属于轴承热处理。


技术介绍

1、传统加工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采用g20cr2ni4作为原材料,如果在套圈渗碳结束后进入二次淬火时等待时间过长会导致表面淬火温度下降,出现屈氏体以及组织级别欠热等的问题。

2、该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类型属于轻薄系列,以某具体轴承为例,套圈小端面壁厚28.36mm,大端面处最大壁厚56.5mm,产品高度才95mm,在热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下:

3、轴承套圈在软车工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夹具装夹定位后加工,由于该套圈属于轻薄系列导致在锻造结束后给软车预留的加工余量很大,加工结束后会造产品车加工后存在加工应力,后续热处理加工过程中应力释放造成三角形变,后续机加工困难;

4、该套圈在渗碳装料过程中由于产品轻薄,产品放在垫块无法压实,会造成后期瓢曲及变形难以控制;

5、在渗碳结束准备二次淬火过程中由于该产品的外径尺寸2430mm,热处理的现有工装极限尺寸为2400mm,故在摆料过程中存在尺寸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精准控温二次淬火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对车加工后的软车套圈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过程包括:二次加热、油浴淬火、低温回火、风冷及降温工序;所述二次加热工序为奥氏体化处理的过程,其中:温度,起始815℃,出炉前30分钟温度至820℃,出炉前10分钟825℃,总加热时间为200分钟,碳势0.85%,通入工艺氮源及其他气体源;所述油浴淬火:温度40-80℃ 串动10min,停留30min,串动搅拌频率28-32HZ,停留搅拌频率20HZ;所述低温回火:温度150-160℃,时间6-10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精准控温二次淬火热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精准控温二次淬火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对车加工后的软车套圈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过程包括:二次加热、油浴淬火、低温回火、风冷及降温工序;所述二次加热工序为奥氏体化处理的过程,其中:温度,起始815℃,出炉前30分钟温度至820℃,出炉前10分钟825℃,总加热时间为200分钟,碳势0.85%,通入工艺氮源及其他气体源;所述油浴淬火:温度40-80℃ 串动10min,停留30min,串动搅拌频率28-32hz,停留搅拌频率20hz;所述低温回火:温度150-160℃,时间6-10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精准控温二次淬火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加热工序前需通过摆料工装对套圈进行摆料预处理并在二次加热工序中井式淬火炉中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精准控温二次淬火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二次加热出来进入油淬工序时需要通过模具对套圈进行压模并在油淬工序中的淬火油槽进行淬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精准控温二次淬火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加热工序的氮气流量:6-10m³/h,其他气体源包括甲醇、丙烷,其中,甲醇:3.0-3.5l/h,丙烷:0-1.4 l/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渗碳钢圆锥轴承精准控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琼王梁宇刘帅于丽娟王健韩经鹏宋振环陈松浩
申请(专利权)人:瓦房店轴承集团国家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