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969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涉及电池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电池承载组件之间线性阵列安装有多个电池定位机构,第一中空定位板和第二中空定位板内壁均开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散热孔道,第一中空定位板和第二中空定位板均与导流组件连通,相邻两导流组件之间的第一导流部与第一导流管连通,气流通入管与对应第一导流部连通,气流外排管与对应第一导流管连通,温度监测板底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相邻两导流组件之间的第一导流部与第一导流管连通设置,气流通入管与对应第一导流部连通设置,气流外排管与对应第一导流管连通设置,可实现空气流在各个导流组件之间的流动,从而同时实现对各个锂电池的风冷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锂电池电池组是在盒体中固定多个锂电池,多个锂电池一起对外供电,由于多个锂电池聚集,锂电池工作时会有热量聚集在电池组盒体中,盒体进一步保护锂电池,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电池组盒体中的接电元件同样被保护起来,避免接电漏电情况发生。

2、为了实现锂电池电池组内部散热,现有技术中一般直接通过散热扇对电池组盒体内部通入空气,利用空气在电池组盒体内部的流动将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以实现锂电池工作过程中的散热目的。

3、但是,上述散热方式在长时间散热过程中会导致外部灰尘积聚在电池组盒体内,进入的灰尘会侵蚀接电元件,进而影响对电池组壳体内部锂电池的散热效果,最终降低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滤尘结构虽然能够减少灰尘进入到壳体中,但是随着滤尘结构上积聚灰尘增多,易造成滤尘结构通流性能的下降,进而降低对锂电池的散热效果。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用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包括供电连接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连接箱(1)内部安装有气流通入管(101),所述气流通入管(101)相对一侧设置有固定在供电连接箱(1)上的气流外排管(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定位组件(4)还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端封板(405)和第二端封板(406),所述第一端封板(405)和第二端封板(406)内部均开设有弧形导流腔(407),所述第一端封板(405)和第二端封板(406)表面均开设有接线口(408),所述第一中空定位板(401)和第二中空定位板(402)均与其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包括供电连接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连接箱(1)内部安装有气流通入管(101),所述气流通入管(101)相对一侧设置有固定在供电连接箱(1)上的气流外排管(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定位组件(4)还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端封板(405)和第二端封板(406),所述第一端封板(405)和第二端封板(406)内部均开设有弧形导流腔(407),所述第一端封板(405)和第二端封板(406)表面均开设有接线口(408),所述第一中空定位板(401)和第二中空定位板(402)均与其两侧的第一端封板(405)和第二端封板(406)相贴合,所述第一端封板(405)和第二端封板(406)表面均固定设置有与弧形导流腔(407)连通的中空连接部(409),所述第一中空定位板(401)和第二中空定位板(402)周侧面均固定设置有展开移动座(410),所述展开移动座(410)上的安装孔内固定设置有内螺纹管(4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封板(405)和第二端封板(406)一侧均设置有竖向固定座(412),两所述竖向固定座(412)的布置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端封板(405)上固定的弹性元件(413)与对应竖向固定座(412)连接,所述第二端封板(406)上固定的弹性元件(413)与对应竖向固定座(412)连接,所述竖向固定座(412)表面固定设置有两限位导板(414),所述第一端封板(405)和第二端封板(406)均滑动配合在两限位导板(41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承载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供电连接箱(1)内部的电池承载板(201),所述电池承载板(201)与所述供电连接箱(1)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封板(405)、第二端封板(406)和展开移动座(410)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电池承载板(201)顶部,所述竖向固定座(412)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池承载板(201)顶部,所述电池承载板(201)顶部固定设置有电池安装基座(419),所述第一中空定位板(401)和第二中空定位板(402)对称设置在所述电池安装基座(419)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5)还包括第二导流部(503)、第三导流部(504)和第四导流部(505),所述第一导流部(501)、第二导流部(503)、第三导流部(504)和第四导流部(505)均间隙配合在对应中空连接部(409)内部,所述第一导流管(502)上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导流部(505)上且两者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部(503)与所述第三导流部(504)之间通过第二导流管(506)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部(501)、第一导流管(502)和第二导流管(506)均通过连接件(507)固定在供电连接箱(1)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动力电池组的供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承载板(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鉴强翟彦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协创智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