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尤其涉及一种车体结构。
技术介绍
1、高低顶车辆能有效利用车辆限界空间,其一般将车顶分为平顶和圆顶,空调机组等部件安装在平顶区域。
2、高低顶车辆一般还包括端墙、侧墙、车顶和底架,车顶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各设置一个侧墙,侧墙和车顶的两侧通过车顶边梁进行连接,侧墙还与底架的两侧连接,而端墙则设置在侧墙的端部,并同时与两个侧墙连接,以配合侧墙、底架、车顶形成运载空间。
3、目前,高低顶车辆的端墙一般是与侧墙进行点焊连接,通过与侧墙的连接处传递应用,然而侧墙板的厚度较薄,导致端墙区域的抗压能力较弱,一旦端墙区域受到较大冲击,极为容易移位变形,从而导致整个车辆可能相应发生变形,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体结构,以达到提升端墙区域的抗压能力的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包括端墙、侧墙、车顶和车顶边梁,所述车顶的两侧通过所述车顶边梁与所述侧墙连接,所述端墙位于所述侧墙的端部并与所述侧墙连接,在所述车顶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结构,包括端墙(300)、侧墙(200)、车顶(100)和车顶边梁(400),所述车顶(100)的两侧通过所述车顶边梁(400)与所述侧墙(200)连接,所述端墙(300)位于所述侧墙(200)的端部并与所述侧墙(200)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顶(100)的两侧均设置有车顶纵梁(110),所述车顶纵梁(110)与所述车顶边梁(400)平行,所述车顶纵梁(110)位于所述车顶(100)的内侧,且所述车顶纵梁(110)与所述车顶(100)、所述车顶边梁(400)连接,所述车顶纵梁(110)的端部与所述端墙(300)连接,所述车顶边梁(400)至少部分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结构,包括端墙(300)、侧墙(200)、车顶(100)和车顶边梁(400),所述车顶(100)的两侧通过所述车顶边梁(400)与所述侧墙(200)连接,所述端墙(300)位于所述侧墙(200)的端部并与所述侧墙(200)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顶(100)的两侧均设置有车顶纵梁(110),所述车顶纵梁(110)与所述车顶边梁(400)平行,所述车顶纵梁(110)位于所述车顶(100)的内侧,且所述车顶纵梁(110)与所述车顶(100)、所述车顶边梁(400)连接,所述车顶纵梁(110)的端部与所述端墙(300)连接,所述车顶边梁(400)至少部分与所述端墙(3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300)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补强板(310),所述车顶边梁(400)和所述车顶纵梁(110)均与所述第一补强板(3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纵梁(110)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筋板(120),所述第一筋板(120)具有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3),所述第一连接部(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车顶纵梁(110)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21)与所述车顶纵梁(11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端墙(300)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二连接部(123)与所述第一补强板(3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板(120)还包括第三连接部(122),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3)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22)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122)与所述车顶纵梁(110)、所述第一补强板(31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连接部(122)背离所述车顶纵梁(110)一侧设置为弧形,且所述第三连接部(122)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21)、所述第二连接部(123)背离所述车顶纵梁(110)一侧的连接处均为圆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纵梁(1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11)、第二连接板(112)和第三连接板(113),所述第一连接板(111)的一个表面与所述车顶(100)的内侧贴合并与所述车顶(10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12)与所述第三连接板(113)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板(11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113)朝向所述车顶(100)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补强板(115),两个所述第二补强板(115)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筋板(116),所述第三连接板(113)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112)一端设置有多个第四连接板(114),所述第四连接板(114)的一个表面与所述车顶边梁(400)的内表面贴合并与所述车顶边梁(40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侧墙(200)还包括车窗(210)和位于所述车窗(210)下方的车窗下横梁,所述车顶边梁(400)下方和所述车窗下横梁处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侧墙(200)和所述端墙(3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200)还包括侧墙板(240)、第三补强板(23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保磊,杨世杰,刘海玲,果立奎,郭斌,李影,张福李,刘征,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