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驱动式摩擦变刚度打磨联接装置及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917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磁驱动式摩擦变刚度打磨联接装置,适用于机器人打磨技术领域。包括3组电磁驱动变刚度模块,绳驱动自适应联接模块,打磨头联接装置,动平台,静平台,上端静平台及安装法兰,电磁驱动变刚度模块和绳驱动自适应联接模块通过发条弹簧和柔性绳索相联接。通过改变发条弹簧收缩度,实现主动恒力打磨。通过电磁驱动摩擦盘压紧发条弹簧和电机带动发条弹簧收缩来改变柔性绳索的牵引力,从而改变打磨正压力;同时利用柔性绳索牵引和球铰配合,实现对自由曲面的自适应贴合。柔性绳索牵引的方式可有效减小打磨联接装置的质量,电磁驱动的调节方式迅速,使本装置具有结构轻便,灵活性高、调节过程快,打磨力稳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浮动打磨联接,具体为一种电磁驱动式摩擦变刚度打磨联接装置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制造业中,常常需要对工件进行打磨作业以实现精度要求或提高外观质量。目前,工业机器人用打磨装置通常具有固定的刚度,也无法实时控制打磨力度的大小和稳定性,很难保证每个工件的打磨效果一致,而在被加工工件表面不平整时,打磨装置与被加工平面之间的进给量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工件打磨精度低或打磨效果未达到要求,这就造成了传统机器人打磨装置打磨力不均衡,打磨精度差等问题。

2、近年来,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打磨效果,不少学者将目光投向了柔顺打磨联接装置。如中国专利“一种基于可变刚度的柔性打磨机器人”【cn202211083918.8】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实现变刚度柔顺打磨,但是支撑组件包含电动推杆、滑动柱等结构,另外该机构还包括打磨组件、清扫组件、分离组件等,均设置在机器人末端,导致机器人末端负重大,对机器人本体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又如中国专利“一种机器人被动柔顺恒力打磨加工装置”【cn202310077317.4】通过在主轴和壳体之间设置第一柔顺元件和第二柔顺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驱动式摩擦变刚度打磨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驱动变刚度模块和绳驱动自适应联接模块,电磁驱动变刚度模块包括静平台(6),静平台(6)内等夹角均匀布置有三组电磁驱动变刚度装置;绳驱动自适应联接模块包括三根柔性绳索(2)以及上端静平台(7)、动平台(4),其中上端静平台(7)、动平台(4)的中心处设有连接彼此且能够弯曲的球铰连接机构,三根柔性绳索(2)顶端分别与三组电磁驱动变刚度装置连接,三根柔性绳索(2)分别从上端静平台(7)穿过并与动平台(4)垂直连接,柔性绳索(2)穿过上端静平台(7)的位置孔与柔性绳索(2)底端固定点在动平台(4)上投影中心点重合,三组柔性绳索(2)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驱动式摩擦变刚度打磨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驱动变刚度模块和绳驱动自适应联接模块,电磁驱动变刚度模块包括静平台(6),静平台(6)内等夹角均匀布置有三组电磁驱动变刚度装置;绳驱动自适应联接模块包括三根柔性绳索(2)以及上端静平台(7)、动平台(4),其中上端静平台(7)、动平台(4)的中心处设有连接彼此且能够弯曲的球铰连接机构,三根柔性绳索(2)顶端分别与三组电磁驱动变刚度装置连接,三根柔性绳索(2)分别从上端静平台(7)穿过并与动平台(4)垂直连接,柔性绳索(2)穿过上端静平台(7)的位置孔与柔性绳索(2)底端固定点在动平台(4)上投影中心点重合,三组柔性绳索(2)围绕球铰连接机构等间距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式摩擦变刚度打磨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球铰连接机构包括顺序连接的球铰(8)、下球铰连接柱(9)和上球铰连接柱(10),其中上球铰连接柱(10)插入下球铰连接柱(9)中,并通过直线轴承相连可实现相对移动;球铰(8)与动平台(4)活动连接,上球铰连接柱(10)与上端静平台(7)连接,上端静平台(7)和球铰(8)之间在下球铰连接柱(9)和上球铰连接柱(10)的外侧设有压缩弹簧(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式摩擦变刚度打磨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端静平台(7)与静平台(6)之间刚性连接,静平台(6)通过螺栓连接有便于与工业机器人连接的安装法兰(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驱动式摩擦变刚度打磨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平台(4)下方连接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修远鞠锦勇何思玉代欢欢鲍明霞王嘉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