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射频通信,尤其涉及一种预失真电路及预失真电路架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射频晶体管作为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元件,应用在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发射组件末级,其线性度特征直接决定了所发射信号的质量。为了改善射频晶体管的线性度,通常会采用比如反馈技术,前馈技术以及预失真技术等对射频信号线性度进行处理。其中,预失真技术以其对线性度优异的改善效果、多样的实现方式,以及针对射频晶体管不同的线性度特征灵活的优化能力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然而,现有的预失真方案在对相位失真的改善大多是针对rf ldmos(radiofrequency laterally 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横向扩散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并不适用于所有射频晶体管。随着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的日渐成熟,rfgan(radio frequency gallium nitride,射频氮化镓)等非绝缘栅器件射频晶体管以其优异的射频性能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而其相位失真的特征与传统rf ldmos存在较大差异。
3、基于此,业界仍然亟待一种新型的预失真技术方案,以有效针对例如rf gan等非绝缘栅器件射频晶体管进行线性度改善,从而达到充分优化相位失真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失真电路及预失真电路架构,能够有效对射频晶体管的相位失真进行改善,从而保证了预失真电路功能的正常实现。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失真电路,
3、电感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目标节点电连接,电感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目标节点电连接,可变电阻模块并联在电感模块两端;
4、其中,第一目标节点与信号源电连接,用于接收信号源发送的射频输入信号,第二目标节点与射频晶体管的输入端电连接;
5、或者,第一目标节点与射频晶体管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目标节点用于向射频信号接收设备发送信号。
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感模块包括目标电感;目标电感的第一极与第一目标节点电连接,目标电感的第二极与第二目标节点电连接;
7、和/或,可变电阻模块包括有源器件;有源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目标节点电连接,有源器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目标节点电连接;
8、其中,在第一目标节点处与第二目标节点处的端口电压差小于开启电压的情况下,有源器件的等效电阻为无穷大;在第一目标节点处与第二目标节点处的端口电压差大于或等于开启电压的情况下,有源器件的等效电阻按照预设阻值变化曲线随着第一目标节点处与第二目标节点处的端口电压差增大而逐渐变小。
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包括:
10、在预失真电路工作在目标工作频率时,目标电感与射频晶体管栅源极之间的本征电容形成谐振。
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目标电感的电感值根据第一计算公式确定得到;
12、第一计算公式,包括:
13、
14、其中,lpd为目标电感的电感值,freq为目标工作频率,cgs为本征电容的电容值。
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启电压基于第二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16、第二计算公式,包括:
17、
18、其中,vt为开启电压,vgq为射频晶体管的静态栅极电压,re{1/zin}为预失真电路位置处的电导,rgs为射频晶体管栅极吸收功率的负载,rg为射频晶体管的栅极寄生电阻,vt.instric为射频晶体管栅源极间的本征二极管的本征开启电压,re{1/zgs}为射频晶体管栅源极间的本征电容位置处的电导。
1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包括:
20、预设阻值变化曲线:基于射频晶体管的栅极电流随射频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的变化情况确定得到。
2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阻值变化曲线基于第三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22、第三计算公式,包括:
23、
24、其中,r(v)为有源器件开启后有源器件的等效电阻,δdc.vgs为射频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的变化情况,δdc.igs为射频晶体管的栅极电流的变化情况。
2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目标节点与信号源电连接,第二目标节点与射频晶体管的输入端电连接;预失真电路还与输入匹配电路电连接;
26、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入端与信号源电连接,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目标节点电连接,输入匹配电路用于将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与预失真电路的输入阻抗匹配;
27、或者,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目标节点电连接,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出端与射频晶体管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入匹配电路用于将信号源的输入阻抗与所述射频晶体管的输入阻抗匹配。
2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有源器件包括目标二极管;
29、目标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目标节点电连接,目标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目标节点电连接;
30、或者,有源器件包括目标功率开关管;
31、目标功率开关管的第一端和控制端均与第一目标节点电连接,目标功率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第二目标节点电连接。
32、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失真电路架构,该预失真电路架构包括如前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预失真电路、射频晶体管和输入匹配电路;
33、预失真电路中的第一目标节点与信号源电连接,预失真电路中的第二目标节点与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出端与射频晶体管的输入端电连接;
34、或者,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入端与信号源电连接,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目标节点电连接,第二目标节点与射频晶体管的输入端电连接。
3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失真电路及预失真电路架构,该预失真电路应用于射频晶体管。该预失真电路包括电感模块和可变电阻模块,电感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目标节点电连接,电感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目标节点电连接,可变电阻模块并联在电感模块两端。上述第一目标节点与信号源电连接,第二目标节点与射频晶体管的输入端电连接;或者,第一目标节点与射频晶体管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目标节点用于向射频信号接收设备发送信号。
36、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预失真电路及预失真电路架构,通过在射频晶体管输入端之前或者射频晶体管输出端之后,设置并联的电感模块和可变电阻模块。如此,根据该电感模块和可变电阻模块来充分对射频晶体管的相位延迟进行针对性预失真处理,从而达到充分优化相位失真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失真电路及预失真电路架构,能够有效对射频晶体管的相位失真进行改善,从而保证了预失真电路功能的正常实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射频晶体管;所述预失真电路包括电感模块和可变电阻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模块包括目标电感;所述目标电感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电连接,所述目标电感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电感的电感值根据第一计算公式确定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电压基于第二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阻值变化曲线基于第三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与所述信号源电连接,所述第二目标节点与所述射频晶体管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预失真电路还与输入匹配电路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器
10.一种预失真电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构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射频晶体管和输入匹配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射频晶体管;所述预失真电路包括电感模块和可变电阻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模块包括目标电感;所述目标电感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目标节点电连接,所述目标电感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目标节点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电感的电感值根据第一计算公式确定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失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电压基于第二计算公式计算得到;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富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太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