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991 阅读:4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其特征是:采用圆柱形、管状的进(排)气管置于燃烧室上部的缸盖上并与燃烧室相通,内置圆柱形、管状的进(排)气门,气门与缸盖上的燃烧室紧密贴合,以达到对气缸的密封作用;气门由曲轴通过链轮带动旋转;气门相应位置开孔,在需要气门启时,孔旋转到与燃烧室连通的位置,气缸通过孔与气门内腔间实现进气和排气;在进(排)气管内、转动过程中不与燃烧室接触的气门上开另外一些孔,实现使气体可持续、通畅地从进(排)气管流入(流出)气门内腔,实现机构的进排气功能。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排气通畅,换气效率高,能量损失少。(*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烧发动机的附件——发动机用的旋转式阀装置,涉 及一种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
技术介绍
为增加内燃机进排气截面,提高内燃机的换气效率,降低单个气门质 量及气门机构往复运动惯量,内燃机从传统的两气门,逐步过渡到3气门、 4气门、5气门;但限于多气门结构复杂,从性能和成本两方面权衡,现4 气门发动机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现有技术,内燃机(发动机)气门一般 均往复式气门,存在进气流量不足、换气不充分等缺陷;根据内燃机各工 况需要,为达到理想的进气流量和流速,现有技术有的采用一套复杂的机 构,以调整进排气相位和进、排气门升程,但增加机构不仅增加成本、而 且增加额外功率消耗,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燃机 旋转气门机构。从而使气门机构的进排气更通畅,提高换气效率,同时取 消气门往复运动机构,避免了由此带来的额外能量损失。 本技术的内容是:一种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由进气门机构和排 气门机构组成,其特征是: 所述进气门机构包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由进气门机构和排气门机构组成,其特征是: 所述进气门机构包括: 圆筒状进气管(2),该进气管(2)与内燃机的汽缸盖(8)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两端封闭、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孔(22)和与空气虑 清器(13)连通的第一进气孔(23); 圆筒状进气门(3),该进气门(3)的中段置于进气管(2)内、开有与进气管(2)相通的孔、并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第二进气孔(24),在进气管(2)与汽缸盖上燃烧室(1)相通的孔(22 )的位置、该进气门(3)的外壁可与汽缸盖(8)接触贴合;进气管(2)的两端通过轴承或轴承座(12)与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旋转气门机构,由进气门机构和排气门机构组成,其特 征是: 所述进气门机构包括: 圆筒状进气管(2),该进气管(2)与内燃机的汽缸盖(8)固定连接或连 为一体、两端封闭、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孔(22)和与空气 虑清器(13)连通的第一进气孔(23); 圆筒状进气门(3),该进气门(3)的中段置于进气管(2)内、开有 与进气管(2)相通的孔、并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第二进 气孔(24),在进气管(2)与汽缸盖上燃烧室(1)相通的孔(22)的位 置、该进气门(3)的外壁可与汽缸盖(8)接触贴合;进气管(2)的两 端通过轴承或轴承座(12)与进气门(3)连接,进气门(3)可相对于进 气管(2)旋转; 进气门驱动机构,该进气门驱动机构由安装在内燃机曲轴(11)上的 第一链轮(14)、安装在进气门(3)一端的第二链轮(16)、以及连接在 第一链轮(14)和第二链轮(16)上的第一链条(15)构成; 所述排气门机构包括: 圆筒状排气歧管(6),该排气歧管(6)与内燃机的汽缸盖(8)固定 连接或连为一体、两端封闭、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孔(25) 和与内燃机排气管(28)连通的第一排气孔(26); 圆筒状排气门(7),该排气门(7)的中段置于排气管(6)内、开有 与排气管(6)相通的孔、并开有与汽缸盖上的燃烧室(1)连通的第二排 气孔(27),在排气歧管(6)与汽缸盖上燃烧室(1)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庆钊聂伦王永伍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