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99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柱式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膜丝挂到挂丝架上,将膜丝分为六束,将膜丝上下端先用卡片固定在布水架的每个扇形区内,该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采用水溶性薄膜把固定好的膜丝缠绕捆绑起来,使膜丝紧紧绑在布水架中,膜丝不会弯曲,便于装入膜管外壳和切丝等工序,单独把膜丝浇铸成形工艺,节省工序工时(只需要浇铸膜管外壳两端次)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新开发的中心进软胶的铸胶治具,彻底解决了膜管外壳钻孔注胶易渗水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柱式膜,尤其涉及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传统柱式膜浇铸的工艺:1.先用塑胶扇形小盒单独把膜丝浇铸成形,然后再装在布水架上,相当于整支超滤膜组要浇铸6*2=12次+浇铸大膜壳2次硬胶+2次软胶,生产效率低下;2.膜丝(1500-2000mm)太长在取下膜丝组件装入膜管外壳时,膜丝中间无法捆绑,(捆绑了装入膜管外壳又没办法取出来)膜丝容易散乱下弯,导致端头膜丝不整齐;3.注较胶时需要在外壳打个孔攻牙,从孔里注胶进去,然后再用m14外牙小堵头堵住,因为超滤膜柱在正常运行时内部有压力,时间久了堵头处容易渗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端头膜丝不整齐、时间久了堵头处容易渗水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4、s1:将膜丝挂到挂丝架上,将膜丝分为六束,将膜丝上下端先用卡片固定在布水架的每个扇形区内。

5、s2:在膜丝的外壁从上往下缠绕水溶性薄膜。

6、s3:将被水溶性薄膜缠绕捆绑起来的膜丝和布水架构成的膜丝组件装入膜管外壳内,水溶性薄膜缠绕捆绑起来的膜丝使得膜丝组件非常容易装入膜管外壳,而且中间膜丝不会弯曲,也不会导致两端膜丝内缩,切丝就变得非常方便。

7、s4:将切丝治具一端的插入布水架的中心孔内并使得切丝治具的六个骨位与的六个插板对齐,再使用切丝治具利用刀片顺着切丝治具平面上条骨位由外向里切割多出的膜丝,注意刀片刀口朝向切丝治具平面,这样切出来的膜丝非常平整,方便膜丝堵孔,膜丝用硅胶堵完孔后,需要及时散开,防止膜丝粘在一起,让膜丝之间有间隙,便于胶水渗入。

8、s5:在膜管外壳两端装上铸胶治具并使得铸胶治具的中心柱插入布水架,将流胶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漏斗的下端和铸胶治具上硬胶注入口的下端,通过漏斗和流胶软管经过硬胶注入口将环氧树脂硬胶注入,环氧树脂硬胶作用是固化后起结构性承压承力和固定膜丝。

9、s6:将流胶软管的下端连铸胶治具底部软胶注入口的下端,将聚氨酯软胶通过漏斗、流胶软管软胶注入口进入中心柱上的中心孔,聚氨酯软胶从中心孔顶部沿中心柱顶部斜面流出再通过流胶孔流入布水架内和环氧树脂硬胶上方,当聚氨酯软胶靠自重流完还有残留时,可以用气枪把残留的聚氨酯软胶吹入布水架内,实现零聚氨酯软胶残留,节约了聚氨酯软胶用量和成本,中心孔也不需要做残留的胶水清理工作,聚氨酯软胶的作用是保护膜丝在运行摆动情况下不会损伤根部破皮层等。

10、优选的,所述铸胶治具采用中心孔进胶全新结构,所述铸胶治具的底部一体成型设有一个硬胶注入口和一个位于中心位的软胶注入口,所述布水架的顶部开设个直径mm的流胶孔,所述铸胶治具的顶部固设有位于中心的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顶部开设有贯穿铸胶治具并连通软胶注入口的中心孔,所述中心柱顶部开设有斜面且中心柱顶部高于流胶孔,有利于胶水完全流完,实现胶水零残留,节约了胶水用量和成本。

11、优选的,所述膜管外壳内设有中心管。

12、优选的,所述膜管外壳和所述铸胶治具的连接处、所述中心柱和所述布水架的连接处、所述铸胶治具和布水架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

13、优选的,所述布水架包括布水架本体、插板、卡片,所述布水架本体的内部插接中心柱,所述布水架本体的外壁开设有六个插槽,且插槽内插接插板,所述布水架本体的外壁一体成型设有六个底板分别位于六个插板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和所述插板的外侧外壁均包覆有插板,所述布水架本体和六组所述插板、所述卡片构成六个扇形区。

14、优选的,所述底板和所述插板的外侧外壁的东部均一体成型设有卡块,所述卡片的右端顶部和左端底部均一体成型设有插槽,且插槽的内部一体成型设有弹性卡板,两个所述插槽的内部分别插接左侧底板上的卡块和右侧插板上的卡块,且两个卡块均被弹性卡板卡住。

1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有益效果在于:该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采用水溶性薄膜把固定好的膜丝缠绕捆绑起来,使膜丝紧紧绑在布水架中,膜丝不会弯曲,便于装入膜管外壳和切丝等工序,单独把膜丝浇铸成形工艺,节省工序工时(只需要浇铸膜管外壳两端次)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新开发的中心进软胶的铸胶治具,彻底解决了膜管外壳钻孔注胶易渗水的缺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铸胶治具(6)采用中心孔进胶全新结构,所述铸胶治具(6)的底部一体成型设有一个硬胶注入口(11)和一个位于中心位的软胶注入口(10),所述布水架(1)的顶部开设6个直径8mm的流胶孔(16),所述铸胶治具(6)的顶部固设有位于中心的中心柱(8),所述中心柱(8)的顶部开设有贯穿铸胶治具(6)并连通软胶注入口(10)的中心孔,所述中心柱(8)顶部开设有斜面且中心柱(8)顶部高于流胶孔(16),有利于胶水完全流完,实现胶水零残留,节约了胶水用量和成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管外壳(9)内设有中心管(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管外壳(9)和所述铸胶治具(6)的连接处、所述中心柱(8)和所述布水架(1)的连接处、所述铸胶治具(6)和布水架(1)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架(1)包括布水架本体(20)、插板(22)、卡片(21),所述布水架本体(20)的内部插接中心柱(8),所述布水架本体(20)的外壁开设有六个插槽(28),且插槽(28)内插接插板(22),所述布水架本体(20)的外壁一体成型设有六个底板(27)分别位于六个插板(22)底部的底板(27),所述底板(27)和所述插板(22)的外侧外壁均包覆有插板(22),所述布水架本体(20)和六组所述插板(22)、所述卡片(21)构成六个扇形区(3)。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7)和所述插板(22)的外侧外壁的东部均一体成型设有卡块(26),所述卡片(21)的右端顶部和左端底部均一体成型设有插槽(24),且插槽(24)的内部一体成型设有弹性卡板(25),两个所述插槽(24)的内部分别插接左侧底板(27)上的卡块(26)和右侧插板(22)上的卡块(26),且两个卡块(26)均被弹性卡板(25)卡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铸胶治具(6)采用中心孔进胶全新结构,所述铸胶治具(6)的底部一体成型设有一个硬胶注入口(11)和一个位于中心位的软胶注入口(10),所述布水架(1)的顶部开设6个直径8mm的流胶孔(16),所述铸胶治具(6)的顶部固设有位于中心的中心柱(8),所述中心柱(8)的顶部开设有贯穿铸胶治具(6)并连通软胶注入口(10)的中心孔,所述中心柱(8)顶部开设有斜面且中心柱(8)顶部高于流胶孔(16),有利于胶水完全流完,实现胶水零残留,节约了胶水用量和成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管外壳(9)内设有中心管(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式膜铸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管外壳(9)和所述铸胶治具(6)的连接处、所述中心柱(8)和所述布水架(1)的连接处、所述铸胶治具(6)和布水架(1)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卫刘侠冯强张俊海谢明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永聚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