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烯烃聚合,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以镁、钛、卤原子和给电子体作为基本成分的固体钛催化剂组分,可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特别是在具有3个碳或更多碳原子的α-烯烃聚合中可以得到较高收率和较高立体规整性的聚合物,其中给内电子体化合物是固体催化剂组分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并且随着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发展导致了聚烯烃催化剂不断地更新换代,外给电子体也需要与内给电子体配套发展。目前,已经大量公开了多种给电子体化合物,内给电子体如羧酸酯、酮、醚、胺等及其衍生物,外给电子体如酯、醚、胺、烷基硅氧烷、氨基硅烷等及其衍生物。
2、cn1169845c公开了一种二元醇酯化合物,在烯烃聚合催化剂中通过使用这种二醇酯化合物作为给电子体,可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催化剂。但该催化剂在用于丙烯聚合时,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比较宽,小分子量聚合物偏多,不适合作纤维料纺丝;而且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也不太令人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存在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催化剂体系,所述催化剂体系包括以下组分:
3、(1)固体催化剂组分,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含有mg、ti和内给电子体;
4、(2)烷基铝化合物;以及
5、(3)外给电子体;
6、其
7、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合物,所述预聚合催化剂组合物含有使用上述所述的催化剂体系与烯烃进行预聚合所得的预聚物。
8、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上述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存在下,使烯烃进行聚合;
9、或者,在上述所述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合物存在下,使烯烃进行聚合。
10、本专利技术的催化剂体系用于烯烃尤其是丙烯聚合时,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活性很高,氢调敏感性也有提高,分子量分布变窄,适合生产纤维纺丝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催化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体系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所述内给电子体选自式(Ⅰ)所示的主链不对称的二醇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1-C8直链烷基、C3-C8支链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镁化合物、钛化合物与内给电子体、性能调节剂和可选的助析出剂进行反应;所述性能调节剂选自一元羧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所述性能调节剂选自式(Ⅱ)所示的一元羧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R6为C1-C8直链烷基、C3-C8支链烷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所述助析出剂选自有机酸酐、有机酸、醚和酮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选自碳原子数为4-20的有机酸酐、碳原子数为2-15的有机酸、碳原子数为2-20的醚和碳原子数为3-20的酮中的至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相对于每摩尔镁化合物,助析出剂的加入量为0-1摩尔,钛化合物的加入量为0.5-150摩尔,内给电子体的加入量为0.02-0.4摩尔,性能调节剂的加入量为0.01-0.3摩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所述烷基铝化合物的通式为AlR2jX3-j,式中R2为氢、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X为卤素,j为1-3的整数;优选地,所述烷基铝化合物选自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辛基铝、三异辛基铝、一氢二乙基铝、一氢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倍半乙基氯化铝和二氯乙基铝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三乙基铝和/或三异丁基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所述外给电子体选自式(Ⅲ)所示二醚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R8和R9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1-C10直链烷基、C3-C10支链烷基、C5-C12环烷基、C6-C18芳基和C7-C18烷芳基,R8和R9可键接成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以Ti计的固体催化剂组分、以Al计的烷基铝化合物、外给电子体的摩尔比为1:5-1000:0.1-100,优选为1:20-250:1-50。
13.一种用于烯烃聚合反应的预聚合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聚合催化剂组合物含有使用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体系与烯烃进行预聚合所得的预聚物;
14.一种烯烃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存在下,使烯烃进行聚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催化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体系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所述内给电子体选自式(ⅰ)所示的主链不对称的二醇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1-c8直链烷基、c3-c8支链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镁化合物、钛化合物与内给电子体、性能调节剂和可选的助析出剂进行反应;所述性能调节剂选自一元羧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所述性能调节剂选自式(ⅱ)所示的一元羧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r6为c1-c8直链烷基、c3-c8支链烷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所述助析出剂选自有机酸酐、有机酸、醚和酮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选自碳原子数为4-20的有机酸酐、碳原子数为2-15的有机酸、碳原子数为2-20的醚和碳原子数为3-20的酮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选自乙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丁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醋酸、丙酸、丁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酮、甲乙酮、二苯酮、甲醚、乙醚、丙醚、丁醚和戊醚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其中,相对于每摩尔镁化合物,助析出剂的加入量为0-1摩尔,钛化合物的加入量为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秀,庄庄,唐树轩,马吉星,何世雄,蔡晓霞,刘海涛,胡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