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2885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焊接端板,所述焊接端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焊接端板的一端的中部设有螺纹套筒,所述焊接端板的另一端中部设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一端固定于焊接端板上,所述保护管的另一端设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固定于保护管上,所述保护管的内部设有四块圆周设置的弧形板,相对设置的两块弧形板上均设有至少一根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保护管的内壁上,四块所述弧形板均滑动连接于安装轴上。本技术方案用以现有技术中注浆桩尖的设置方式,在沉桩过程中,其上设置的注浆孔容易被堵塞,导致注浆效果受到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phc 管桩是一种圆筒形的预制桩,其具有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好和工程造价低的优点,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受制于地基承载力,phc 管桩的桩身强度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资源浪费。

2、后注浆是提高地基承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借鉴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技术,以便提高 phc 管桩承载性能。而phc 管桩桩端后注浆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注浆桩尖开发进行,而现有技术中的注浆桩尖,通常是通过在普通桩尖上进行开设注浆孔的方式来实现对phc管桩的注浆操作,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桩尖上开设的注浆孔,在phc管桩进行沉桩操作时,容易被桩基孔内的泥土堵塞,导致对后期的注浆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用以现有技术中注浆桩尖的设置方式,在沉桩过程中,其上设置的注浆孔容易被堵塞,导致注浆效果受到影响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包括焊接端板,所述焊接端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焊接端板的一端的中部设有螺纹套筒,所述焊接端板的另一端中部设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一端固定于焊接端板上,所述保护管的另一端设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固定于保护管上,所述保护管的内部设有四块圆周设置的弧形板,相对设置的两块弧形板上均设有至少一根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保护管的内壁上,四块所述弧形板均滑动连接于安装轴上,所述弧形板朝向保护管内壁的一侧面上均设有若干竖向均布的封堵杆,所述保护管上设有若干与封堵干位置对应的注浆孔,所述安装轴上均套接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块弧形板的内侧面上,所述弧形板朝向保护管内壁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楔形块,所述螺纹套筒的内部设有滑环,所述滑环滑动连接于螺纹套筒的内部,所述滑环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楔形块位置对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斜面相互滑动接触。

4、进一步,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封堵杆的一端部位于注浆孔的外侧。

5、进一步,相对设置的所述弧形板上设置的安装轴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所述安装轴沿弧形板的中部截面对称设置。

6、进一步,所述第一楔形块设置于弧形板的中部。

7、进一步,所述滑环的外圈直径与保护管的内圈直径相等。

8、进一步,所述焊接端板设置保护管的一端面上设有若干圆周均布的支撑钢板,所述注浆孔设置于相邻支撑钢板之间。

9、进一步,所述螺纹套筒内设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与螺纹套筒螺纹连接。

10、进一步,所述焊接端板与预制桩位于地下深处的一端固定连接,且预制桩的另一端上设有环形支撑块,所述环形支撑块的外壁与预制桩另一端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环形支撑块的内壁与注浆管的外壁滑动连接。

11、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s1,将桩尖结构的焊接端板焊接固定于预制桩位于地下深处的一端上;

13、s2,将注浆管放置于预制桩的内部,然后将注浆管的一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套筒上,此时封堵杆的端部位于注浆孔内;

14、s3,注浆管安装完成之后,对预制桩进行沉桩操作;

15、s4,沉桩到指定位置后,旋转注浆管,使注浆管的端部向下运动,对滑环进行挤压,进而带动第二楔形块对第一楔形块进行挤压,进而带动弧形板向内滑动,使封堵杆脱离出注浆孔,然后通过注浆管向桩尖结构内注入高压浆液;

16、s5,注浆完成后,旋转注浆管,使注浆管与螺纹套筒脱离,进而取出注浆管,此时弹簧失去挤压作用力,会自动复位,进而带动弧形块向外侧移动,使封堵杆运动至注浆孔内,对注浆孔再次封堵,避免注浆完成后的浆液回流。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本技术方案中的注浆桩尖能在前期沉桩时,对注浆孔进行封闭,避免泥土进入注浆桩尖的内部以及堵塞注浆孔,同时在进行注浆时,在注浆管的挤压作用下,注浆孔会自动打开便于注浆操作,在注浆完成取出注浆管之后,还能自动对注浆孔进行封闭,避免浆液的回流,因此,本技术方案中的注浆装置,能极大的提升对预制桩桩底的注浆效果。

19、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端板(4),所述焊接端板(4)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焊接端板(4)的一端的中部设有螺纹套筒(5),所述焊接端板(4)的另一端中部设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一端固定于焊接端板(4)上,所述保护管的另一端设有封闭板(7),所述封闭板(7)固定于保护管上,所述保护管的内部设有四块圆周设置的弧形板(9),相对设置的两块弧形板(9)上均设有至少一根安装轴(11),所述安装轴(1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保护管的内壁上,四块所述弧形板(9)均滑动连接于安装轴(11)上,所述弧形板(9)朝向保护管内壁的一侧面上均设有若干竖向均布的封堵杆(10),所述保护管上设有若干与封堵干位置对应的注浆孔(8),所述安装轴(11)上均套接设置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块弧形板(9)的内侧面上,所述弧形板(9)朝向保护管内壁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楔形块(12),所述螺纹套筒(5)的内部设有滑环(14),所述滑环(14)滑动连接于螺纹套筒(5)的内部,所述滑环(14)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楔形块(12)位置对应的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15)上设有第二楔形块(16),所述第一楔形块(12)和第二楔形块(16)的斜面相互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13)的作用下,所述封堵杆(10)的一端部位于注浆孔(8)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所述弧形板(9)上设置的安装轴(11)的数量为两根,且两根所述安装轴(11)沿弧形板(9)的中部截面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块(12)设置于弧形板(9)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环(14)的外圈直径与保护管的内圈直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端板(4)设置保护管的一端面上设有若干圆周均布的支撑钢板(6),所述注浆孔(8)设置于相邻支撑钢板(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筒(5)内设有注浆管(2),所述注浆管(2)的一端与螺纹套筒(5)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端板(4)与预制桩(1)位于地下深处的一端固定连接,且预制桩的另一端上设有环形支撑块(3),所述环形支撑块(3)的外壁与预制桩(1)另一端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环形支撑块(3)的内壁与注浆管(2)的外壁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端板(4),所述焊接端板(4)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焊接端板(4)的一端的中部设有螺纹套筒(5),所述焊接端板(4)的另一端中部设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一端固定于焊接端板(4)上,所述保护管的另一端设有封闭板(7),所述封闭板(7)固定于保护管上,所述保护管的内部设有四块圆周设置的弧形板(9),相对设置的两块弧形板(9)上均设有至少一根安装轴(11),所述安装轴(1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保护管的内壁上,四块所述弧形板(9)均滑动连接于安装轴(11)上,所述弧形板(9)朝向保护管内壁的一侧面上均设有若干竖向均布的封堵杆(10),所述保护管上设有若干与封堵干位置对应的注浆孔(8),所述安装轴(11)上均套接设置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块弧形板(9)的内侧面上,所述弧形板(9)朝向保护管内壁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楔形块(12),所述螺纹套筒(5)的内部设有滑环(14),所述滑环(14)滑动连接于螺纹套筒(5)的内部,所述滑环(14)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楔形块(12)位置对应的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15)上设有第二楔形块(16),所述第一楔形块(12)和第二楔形块(16)的斜面相互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端后注浆用桩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13)的作用下,所述封堵杆(10)的一端部位于注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小林王伟杨喻声赵强苗峰陈锦阳马越洋赵宇超李子昂杨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