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制造,具体说涉及一种设置有每极每相分布一槽绕组结构的三相扁线电机。
技术介绍
1、长鹰信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10月11日提交了名称为一种定子铁芯绕组结构的技术专利申请,该专利于2022年03月11日授权公告,公开号为cn216016571u,其中公开了一种定子铁芯绕组结构,包括定子铁芯本体,定子铁芯本体的嵌线槽内设置有依次交替布置的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每一相绕组结构均包括分槽绕组,分槽绕组包括“u”形普通线型,“u”形普通线型的首端部一和尾端部一之间跨越了7个嵌线槽,每一相绕组结构均还包括首尾两端跨越了6个嵌线槽的“u”形过度线型、首尾两端跨越7个嵌线槽的“u”形同层线型和跨越了7个嵌线槽的引出线,该专利通过改变绕组结构设计,使定子绕组之间的间隙分布均匀,简化了制造工艺,增加了电机槽满率,提高了电机功率密度。
2、但是该专利中,由于“u”形普通线型的首端部一和尾端部一之间的跨距较大,一方面,增加了绕组导线的用料,提高了电机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导致绕组导线整体高度较高,增加了电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有每极每相分布一槽绕组结构的三相扁线电机,包括定子铁芯,在定子铁芯的嵌线槽内依次交替布置有三相绕组结构,分别为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均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方向依次均等分布的绕组导线(1),所述绕组导线(1)的两侧分别为形成跨度的首端部(2)和尾端部(3),同一个绕组导线(1)的首端部(2)和尾端部(3)之间跨越3个嵌线槽,同一相绕组结构内相邻两个绕组导线(1)相对应的首端部(2)和尾端部(3)插接于同一个嵌线槽内,所述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还均包括分别与绕组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有每极每相分布一槽绕组结构的三相扁线电机,包括定子铁芯,在定子铁芯的嵌线槽内依次交替布置有三相绕组结构,分别为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均包括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方向依次均等分布的绕组导线(1),所述绕组导线(1)的两侧分别为形成跨度的首端部(2)和尾端部(3),同一个绕组导线(1)的首端部(2)和尾端部(3)之间跨越3个嵌线槽,同一相绕组结构内相邻两个绕组导线(1)相对应的首端部(2)和尾端部(3)插接于同一个嵌线槽内,所述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还均包括分别与绕组导线(1)相连接的引出线(4),所述引出线(4)包括跨越3个嵌线槽的进线(5)和出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每极每相分布一槽绕组结构的三相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嵌线槽内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导线层(7)、第二导线层(8)、第三导线层(9)和第四导线层(10),所述第一导线层(7)、第二导线层(8)、第三导线层(9)和第四导线层(10)内均设置有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有每极每相分布一槽绕组结构的三相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中每一相绕组结构的绕组导线(1)均包括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所述第一导线(11)的首端部(2)、第二导线(12)的首端部(2)分别插接于同一个嵌线槽的第三导线层(9)、第四导线层(10)处,所述第一导线(11)的尾端部(3)、第二导线(12)的尾端部(3)相对于其自身的首端部(2)分别跨越3个嵌线槽后插接于同一个嵌线槽的第二导线层(8)、第一导线层(7)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有每极每相分布一槽绕组结构的三相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绕组结构、v相绕组结构和w相绕组结构中的同一相绕组结构内第一导线(11)的首端部(2)与相邻第二导线(12)的首端部(2)相连接,第一导线(11)的尾端部(3)与相邻第二导线(12)的尾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欢,周彪,杨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信质电机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