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特别涉及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双燃料(汽油、lpg)油气两用的化油器依靠电磁阀实现燃料自动转换的技术已经普及,而三燃料(汽油、lpg、cng)油气一体式化油器的燃料切换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在燃料转换的过程中,气体燃料依次通过一级减压阀和二级减压阀的减压后分别进入混合腔和膜片腔室,进入混合腔的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内,进入膜片腔室的气体燃料用于推动膜片腔室里的针阀封堵油路避免发生油气混烧。要使膜片上的针阀完全被顶起以将油路完全封堵,需要进入膜片腔室的气体燃料压力达到2.5kpa,而在lpg向cng转换时,通过二级减压阀的气体燃料气压在1.5kpa~2kpa,气压强不足这可能导致腔室膜片无法完全舒展,膜片上针阀顶起不完全,不能把油路完全封堵,使得油气混烧,混合燃料在燃烧室无法充分燃烧,这时的发动力做功异常发生发动机抖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改变了气体燃料进入化油器中用于实现油气转换的膜片腔室的方式,从而使得进入膜片腔室的气体燃料的压力始终维持在2.5kpa以上,保证化油器膜片腔室中的膜片在使用燃气时因较高的气压完全舒展,膜片上针阀能够完全封堵油路,避免油气混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用于实现汽油、lpg和cng三种燃料的转换,包括化油器和减压阀组件,所述化油器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所述化油器包括气体燃
3、所述减压阀组件的进气端用于连接气体燃料供应装置、出气端与所述气体燃料进口连通,包括一级减压阀、二级减压阀、进气管和负压管;所述一级减压阀和所述二级减压阀连通后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气体燃料进口连通,所述负压管一端与所述一级减压阀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膜片腔室连通以控制气液燃料的转换。
4、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减压阀的进气端与气体燃料供应装置连通、出气端与所述二级减压阀的进气端连通,所述二级减压阀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与所述气体燃料进口连通以向化油器内输送指定气压的气体燃料;所述负压管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减压阀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膜片腔室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减压阀的出气端与所述二级减压阀的进气端之间通过一第一支管连通,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一分流阀且该分流阀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支管连通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负压管远离所述膜片腔室的一端连通。
6、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管的内径为4毫米(不能定的太具体,太有局限性有增大百分比阐述)。
7、进一步的,所述液体燃料进口设于所述膜片腔室上以通过所述膜片腔室将液体燃料送至所述混合腔内。
8、进一步的,所述液体燃料进口设有与液体燃料供应装置连通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膜片腔室内部连通并装设有一喷头。
9、进一步的,所述膜片腔室位于化油器的下端且所述膜片腔室与所述混合腔之间设有圆柱,所述圆柱内设有与所述膜片腔室以及所述混合腔均连通的油路,所述膜片腔室内水平设有与所述膜片腔室内径匹配的膜片,所述膜片上部对应于所述油路的位置处设有针阀;当膜片腔室内气压增大时会通过所述膜片将所述针阀上顶以封堵所述油路使液体燃料无法被输送至所述混合腔中。
10、进一步的,所述膜片腔室底壁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针阀的支座,当所述针阀未在气体燃料的压力下上移时其下端与所述支座的上端接触。
11、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腔横向贯通所述化油器的上部并于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与空气过滤器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与发动机连通,液体燃料由所述膜片腔室进入所述混合腔中与从第一开口进入的空气混合,混合气由所述第二开口进入发动机内燃烧。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匹配的阻风板,所述转轴旋转时可以带动所述阻风板转动的角度不同,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大小也不同。
13、本技术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一级减压阀的出气端与膜片腔室之间用负压管直接连通,且将负压管的内径增大至4毫米,如此设置,气体燃料在经过二级减压阀的减压之前就可以以高压的状态进入膜片腔室中,推动针阀充分上移以充分封堵油路,避免产生油气混烧的情况,保证了三燃料转换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用于实现汽油、LPG和CNG三种燃料的转换,包括化油器和减压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所述化油器包括气体燃料进口、液体燃料进口、用于控制气液燃料转换的膜片腔室以及使燃料与空气混合并将混合好的燃料送入发动机的混合腔;所述气体燃料进口和所述液体燃料进口均与所述混合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压阀的进气端与气体燃料供应装置连通、出气端与所述二级减压阀的进气端连通,所述二级减压阀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与所述气体燃料进口连通以向化油器内输送指定气压的气体燃料;所述负压管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减压阀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膜片腔室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压阀的出气端与所述二级减压阀的进气端之间通过一第一支管连通,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一分流阀且该分流阀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支管连通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负压管远离所述膜片腔室的一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燃料进口设于所述膜片腔室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燃料进口设有与液体燃料供应装置连通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膜片腔室内部连通并装设有一喷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腔室位于化油器的下端且所述膜片腔室与所述混合腔之间设有圆柱,所述圆柱内设有与所述膜片腔室以及所述混合腔均连通的油路,液体燃料经由所述导液管进入所述膜片腔室内,并通过所述油路进入混合腔中,所述膜片腔室内还设有可以随膜片腔室内的气压增大而封堵油路使液体燃料不能进入所述混合腔内的封堵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包括与所述膜片腔室内径匹配的膜片,所述膜片上部对应于所述油路的位置处设有针阀;当膜片腔室内气压增大时会通过所述膜片将所述针阀上顶以封堵所述油路使液体燃料无法被输送至所述混合腔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腔室底壁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针阀的支座,当所述针阀未在气体燃料的压力下上移时其下端与所述支座的上端接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横向贯通所述化油器的上部并于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与空气过滤器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与发动机连通,液体燃料由所述膜片腔室进入所述混合腔中与从第一开口进入的空气混合,混合气由所述第二开口进入发动机内燃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匹配的阻风板,所述转轴旋转时可以带动所述阻风板转动的角度不同,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大小也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用于实现汽油、lpg和cng三种燃料的转换,包括化油器和减压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油器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所述化油器包括气体燃料进口、液体燃料进口、用于控制气液燃料转换的膜片腔室以及使燃料与空气混合并将混合好的燃料送入发动机的混合腔;所述气体燃料进口和所述液体燃料进口均与所述混合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压阀的进气端与气体燃料供应装置连通、出气端与所述二级减压阀的进气端连通,所述二级减压阀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与所述气体燃料进口连通以向化油器内输送指定气压的气体燃料;所述负压管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减压阀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膜片腔室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压阀的出气端与所述二级减压阀的进气端之间通过一第一支管连通,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一分流阀且该分流阀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支管连通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负压管远离所述膜片腔室的一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燃料进口设于所述膜片腔室上以通过所述膜片腔室将液体燃料送至所述混合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燃料进口设有与液体燃料供应装置连通的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膜片腔室内部连通并装设有一喷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燃料转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群,何飞,杨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世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