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副车架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副车架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876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组件和车辆,所述副车架组件,包括:车架纵梁,车架纵梁的至少部分构造为倾斜段,倾斜段构造为从后往前朝外倾斜延伸;安装支架,安装支架通过安装螺栓安装于倾斜段;下摆臂,下摆臂的内侧前端与安装支架通过连接螺栓可活动地相连;其中,连接螺栓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碰撞时碰撞力适于依次经过倾斜段、安装螺栓和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作用于连接螺栓且使连接螺栓先于安装螺栓发生断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副车架组件,在连接螺栓受到安装支架的剪切力断裂后,下摆臂朝向车辆横向的外侧甩出,可减少安装支架或下摆臂等更严重的结构损坏,可减少潜在的维修成本和人身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尤其涉及一种副车架组件和具有该副车架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汽车工业处于加速变革时代,尤其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新能源化趋势浪潮不断向前,同时汽车科技化、智能化、安全化需求越来越多,尤其人们对安全需求越来越看重,所以汽车安全既是汽车生产企业的底线,也是对生命的尊重。从传统燃油汽车,到轻混汽车、插混汽车以及纯电汽车,汽车安全一直是人员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一直坚守本质的被动安全以及越来越多创新的主动安全性能,目的都是能最大程度的保护人身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2、汽车被动安全包括正碰、偏置碰等多种情况,而大部分用户遇到小偏置碰场景更多,现有的副车架组件内部不能起到很好地溃散冲击效果,会造成下摆臂等重要结构的损坏,会增加维修成本和风险,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副车架组件,在车辆受到碰撞后,冲击力作用于安装支架,以使安装支架对连接螺栓施加剪切力,实现连接螺栓的断裂,使得下摆臂朝向车辆横向的外侧甩出,可减少安装支架或下摆臂等更严重的结构损坏,可减少潜在的维修成本和人身风险。

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包括:车架纵梁,所述车架纵梁的至少部分构造为倾斜段,所述倾斜段构造为从后往前朝外倾斜延伸;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安装螺栓安装于所述倾斜段;下摆臂,所述下摆臂的内侧前端与所述安装支架通过连接螺栓可活动地相连,所述下摆臂的内侧后端与所述车架纵梁可活动地相连,所述下摆臂的外侧适于与车轮相对固定;其中,所述连接螺栓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连接螺栓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碰撞时碰撞力适于依次经过所述倾斜段、所述安装螺栓和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作用于所述连接螺栓且使所述连接螺栓先于所述安装螺栓发生断裂。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通过设置连接螺栓沿前后方向将下摆臂与安装支架连接,在车辆受到碰撞后,冲击力依次经过倾斜段、安装螺栓传递至安装支架,使得安装支架对连接螺栓施加剪切力,实现连接螺栓的断裂,使得下摆臂朝向车辆横向的外侧甩出,可减少安装支架或下摆臂等更严重的结构损坏,可减少潜在的维修成本和人身风险。

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所述安装螺栓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螺栓平行间隔开,所述连接螺栓位于两个所述安装螺栓之间。

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两个所述安装螺栓中的一个位于所述连接螺栓的外侧前部且另一个位于所述连接螺栓的内侧后部;

6、和/或,两个所述安装螺栓在内外方向上错开分布;和/或,两个所述安装螺栓在前后方向上错开分布。

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前侧板、中间连接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相对分布且连接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前后两端,所述下摆臂的内侧前端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伸至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所述连接螺栓贯穿所述前侧板、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分别穿设有所述安装螺栓。

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所述前侧板在背离所述后侧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凸柱,所述第一安装凸柱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螺栓中的一个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与所述车架纵梁相连;

9、和/或,所述后侧板在背离所述前侧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安装凸柱,所述第二安装凸柱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二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螺栓中的另一个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与所述车架纵梁相连。

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在沿车辆内外方向上,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中的一个在背离另一个的侧面形成有配合沉槽,所述连接螺栓穿设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且在所述配合沉槽处与连接螺母相连。

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两个所述安装螺栓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倾斜段的延伸方向相同。

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纵梁内形成有中空腔,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车架纵梁包括依次相连的内侧壁、顶壁、外侧壁和底壁,所述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沿内外方向相对分布,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沿上下方向相对分布,所述安装支架通过连接螺栓连接于所述顶壁和/或所述底壁。

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所述安装螺栓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纵梁包括前部梁段和后部梁段,所述前部梁段构造为所述倾斜段,所述后部梁段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前部梁段,所述下摆臂的内侧后端与所述后部梁段可活动地相连。

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纵梁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车架纵梁之间连接有前横梁、中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后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分布;

16、所述前部梁段的前端与所述前横梁的端部相连,所述前部梁段和所述后部梁段的连接处与所述中横梁的端部相连,所述后部梁段的后端与所述后横梁的端部相连。

1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1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副车架组件。

19、所述车辆和上述的副车架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螺栓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螺栓平行间隔开,所述连接螺栓位于两个所述安装螺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螺栓中的一个位于所述连接螺栓的外侧前部且另一个位于所述连接螺栓的内侧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前侧板、中间连接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相对分布且连接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前后两端,所述下摆臂的内侧前端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伸至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所述连接螺栓贯穿所述前侧板、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分别穿设有所述安装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在背离所述后侧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凸柱,所述第一安装凸柱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螺栓中的一个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与所述车架纵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沿车辆内外方向上,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中的一个在背离另一个的侧面形成有配合沉槽,所述连接螺栓穿设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且在所述配合沉槽处与连接螺母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螺栓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倾斜段的延伸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内形成有中空腔,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车架纵梁包括依次相连的内侧壁、顶壁、外侧壁和底壁,所述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沿内外方向相对分布,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沿上下方向相对分布,所述安装支架通过连接螺栓连接于所述顶壁和/或所述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螺栓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包括前部梁段和后部梁段,所述前部梁段构造为所述倾斜段,所述后部梁段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前部梁段,所述下摆臂的内侧后端与所述后部梁段可活动地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车架纵梁之间连接有前横梁、中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后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分布;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螺栓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螺栓平行间隔开,所述连接螺栓位于两个所述安装螺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螺栓中的一个位于所述连接螺栓的外侧前部且另一个位于所述连接螺栓的内侧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前侧板、中间连接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相对分布且连接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前后两端,所述下摆臂的内侧前端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伸至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所述连接螺栓贯穿所述前侧板、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分别穿设有所述安装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在背离所述后侧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凸柱,所述第一安装凸柱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螺栓中的一个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与所述车架纵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沿车辆内外方向上,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中的一个在背离另一个的侧面形成有配合沉槽,所述连接螺栓穿设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且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世晋宋礼江吕波涛谢志强毕如俊曾祥礼曹洪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