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870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线束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端内侧面的两侧均安装有横向导轨,所述支撑座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拉伸辅助组件,所述拉伸辅助组件的顶端安装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远离活动座的一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泵入的油液同时作用于夹持辅助组件和拉伸辅助组件,使其在完成线束两端的夹持时,可同步完成显著的拉伸过程,两个过程同步完成,可有效简化了传统装置需分别操作夹持装置和拉伸装置的问题,使其只需控制泵入油液即可快速完成显著的拉伸检测过程,显著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线束检测,具体为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它连接着汽车的各个部分,包括发动机、刹车系统、照明设备、仪表板、车门等,是汽车电气系统的神经网络。由于汽车线束用于连接汽车中的诸多电气系统,所以汽车线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为此汽车线束在出厂时需要进行诸多检测。

2、在汽车线束的检测过程中,主要针对汽车的拉伸性能和电通路能力进行检测,其中在针对汽车线束的拉伸性能检测时,主要是将线束的两端进行固定后,在通过拉伸实现拉伸性能检测,现有技术中的拉伸检测装置主要包含夹持装置和拉伸装置,在操作时需要依次操作夹持装置对线束进行夹紧,再操作拉伸装置进行拉伸,整个过程较为繁琐,批量检测线束时效率较低。

3、在线束检测时,还需要对其电通路能力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一般会在线束的两端设置有测试探针同时并入电流表来测试电流,这种测试方式需要在拉伸检测后才能完成,无法在拉伸检测的同时实现电通路能力的测试,整体的测试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端内侧面的两侧均安装有横向导轨,所述支撑座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拉伸辅助组件,所述拉伸辅助组件的顶端安装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远离活动座的一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第一固定座的一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顶端均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横向导轨之间活动卡接,所述导向块相对横向导轨左右位移,所述导向块的顶端均安装有纵向导轨,所述纵向导轨与夹持辅助组件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纵向导轨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夹持辅助组件,两个所述纵向导轨相对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与夹持辅助组件之间相连通,所述四通阀的底端与拉伸辅助组件之间相连通,所述四通阀的顶端与外部油泵之间相连通,所述活动座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监控相机。

3、在使用前,可准备待检测的汽车线束,并将放置在左右两组夹板的内部,并确保线束的中部与监控相机之间相互对应,同时将两个四通阀的顶端与外部的油泵之间相连通,同时开启四通阀左右两端和底端的阀门,并开启外部的油泵,向四通阀的内部泵入高压油液。

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纵向导轨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对称活动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卡块相对纵向导轨前后位移。

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辅助组件包括第一暂存管,所述第一暂存管的一端与纵向导轨的端面相连接,前后两个所述第一暂存管相对远离的一端与输液管之间相连通。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暂存管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相对第一暂存管前后位移,所述第一活塞板靠近纵向导轨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远离第一活塞板的一端贯穿第一暂存管的一端以及纵向导轨的一端。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活塞杆远离第一活塞板的一端与卡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一限位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弹簧的前后两端与第一活塞板的一端以及第一暂存管的一端相连接。

8、当油液进入四通阀的内部时,首先可通过四通阀将油液泵入两个输液管的内部,并同时进入两组夹持辅助组件的内部,此时油液随之进入第一暂存管的内部,且对第一活塞板施加压力,此时第一限位弹簧随之被压缩,并带动两个第一活塞杆相对靠近,并同步推动两个卡块相互靠近,此时顶端的两个夹板随之相互靠近,直至与内部的线束相接触,完成对线束两端的夹紧过程。

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拉伸辅助组件包括第二暂存管,所述第二暂存管的底端与支撑座顶端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暂存管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二活塞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顶端贯穿第二暂存管的顶端且与活动座底端的中部相连接。

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二限位弹簧,所述第二限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暂存管内腔的顶端和第二活塞板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暂存管靠近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的底端相连通。

11、当进行线束的夹紧过程,油液在泵入输液管以及夹持辅助组件的同时,可同步泵入软管的内部,此时油液即可汇聚在第二暂存管内腔的底端,并对第二活塞板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此时第二限位弹簧随之被压缩,并带动第二活塞板以及第二活塞杆向上位移,此时活动座随之上升,且两个连杆随之朝外侧面发生偏转,即朝远离活动座的方向发生偏转,此时两个导向块随之受到向外侧的推力,即可带动两个纵向导轨相互远离,配合对线束的夹持,最终对线束的两端进行拉伸,并通过监控相机观察拉伸中的线束,完成拉伸检测。

12、通过利用夹持辅助组件和拉伸辅助组件之间的配合,并利用泵入的油液同时作用于夹持辅助组件和拉伸辅助组件,使其在完成线束两端的夹持时,可同步完成显著的拉伸过程,两个过程同步完成,可有效简化了传统装置需分别操作夹持装置和拉伸装置的问题,使其只需控制泵入油液即可快速完成显著的拉伸检测过程,显著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四通阀远离纵向导轨的一侧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端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顶端安装有测试探针,两个所述测试探针与外部万用表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

14、当完成线束的夹持时,此时即可开启安装块顶端的电动推杆,并带动测试探针上升,直至测试探针的检测端与线束两端的铜线端相接触,此时即可完成搭电,并通过外部的万用表配合两端的测试探针即可完成线束的通路测试;

15、同时在拉伸过程中,测试探针可始终与线束的铜线端相接触,并始终保持检测状态,用于实时检测线束拉伸过程中的电路通路,完成线束的通路测试。

16、通过再次利用线束的夹持和拉伸过程,通过夹持过程配合测试探针的作用实现完成夹持后即可实现通路测试,同时配合拉伸辅助组件的拉伸过程,可保持拉伸过程中实时的通路测试,整个过程可同步完成,无需传统测试方法需进行拉伸试验在进行通电测试的问题,使得线束测试可快速完成,显著提高了批量测试时的效率。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夹持辅助组件和拉伸辅助组件之间的配合,并利用泵入的油液同时作用于夹持辅助组件和拉伸辅助组件,使其在完成线束两端的夹持时,可同步完成显著的拉伸过程,两个过程同步完成,可有效简化了传统装置需分别操作夹持装置和拉伸装置的问题,使其只需控制泵入油液即可快速完成显著的拉伸检测过程,显著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顶端内侧面的两侧均安装有横向导轨(2),所述支撑座(1)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拉伸辅助组件(15),所述拉伸辅助组件(15)的顶端安装有活动座(3),所述活动座(3)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座(4),所述第一固定座(4)远离活动座(3)的一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杆(6),所述连杆(6)远离第一固定座(4)的一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5),所述第二固定座(5)的顶端均安装有导向块(7),所述导向块(7)与横向导轨(2)之间活动卡接,所述导向块(7)相对横向导轨(2)左右位移,所述导向块(7)的顶端均安装有纵向导轨(9),所述纵向导轨(9)与夹持辅助组件(14)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纵向导轨(9)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夹持辅助组件(14),两个所述纵向导轨(9)相对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四通阀(12),所述四通阀(12)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输液管(13),所述输液管(13)的另一端与夹持辅助组件(14)之间相连通,所述四通阀(12)的底端与拉伸辅助组件(15)之间相连通,所述四通阀(12)的顶端与外部油泵之间相连通,所述活动座(3)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监控相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轨(9)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对称活动卡接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11),所述卡块(10)相对纵向导轨(9)前后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辅助组件(14)包括第一暂存管(141),所述第一暂存管(141)的一端与纵向导轨(9)的端面相连接,前后两个所述第一暂存管(141)相对远离的一端与输液管(13)之间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暂存管(14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一活塞板(142),所述第一活塞板(142)相对第一暂存管(141)前后位移,所述第一活塞板(142)靠近纵向导轨(9)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杆(143),所述第一活塞杆(143)远离第一活塞板(142)的一端贯穿第一暂存管(141)的一端以及纵向导轨(9)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143)远离第一活塞板(142)的一端与卡块(10)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143)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一限位弹簧(144),所述第一限位弹簧(144)的前后两端与第一活塞板(142)的一端以及第一暂存管(141)的一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辅助组件(15)包括第二暂存管(151),所述第二暂存管(151)的底端与支撑座(1)顶端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暂存管(15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二活塞板(152),所述第二活塞板(15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153),所述第二活塞杆(153)的顶端贯穿第二暂存管(151)的顶端且与活动座(3)底端的中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杆(153)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第二限位弹簧(154),所述第二限位弹簧(15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暂存管(151)内腔的顶端和第二活塞板(152)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暂存管(151)靠近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通有软管(155),所述软管(155)的另一端与四通阀(12)的底端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12)远离纵向导轨(9)的一侧安装有安装块(16),所述安装块(16)的顶端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顶端安装有测试探针(17),两个所述测试探针(17)与外部万用表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顶端内侧面的两侧均安装有横向导轨(2),所述支撑座(1)顶端的中部安装有拉伸辅助组件(15),所述拉伸辅助组件(15)的顶端安装有活动座(3),所述活动座(3)顶端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座(4),所述第一固定座(4)远离活动座(3)的一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杆(6),所述连杆(6)远离第一固定座(4)的一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座(5),所述第二固定座(5)的顶端均安装有导向块(7),所述导向块(7)与横向导轨(2)之间活动卡接,所述导向块(7)相对横向导轨(2)左右位移,所述导向块(7)的顶端均安装有纵向导轨(9),所述纵向导轨(9)与夹持辅助组件(14)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纵向导轨(9)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夹持辅助组件(14),两个所述纵向导轨(9)相对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四通阀(12),所述四通阀(12)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输液管(13),所述输液管(13)的另一端与夹持辅助组件(14)之间相连通,所述四通阀(12)的底端与拉伸辅助组件(15)之间相连通,所述四通阀(12)的顶端与外部油泵之间相连通,所述活动座(3)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监控相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轨(9)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对称活动卡接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11),所述卡块(10)相对纵向导轨(9)前后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辅助组件(14)包括第一暂存管(141),所述第一暂存管(141)的一端与纵向导轨(9)的端面相连接,前后两个所述第一暂存管(141)相对远离的一端与输液管(13)之间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暂存管(14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俊杰孙骏陈鑫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波特尼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