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017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29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压线束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弹性中间杆,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固定设有一号弹性囊,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二号弹性囊,所述二号弹性囊的一端与弹性中间杆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在套筒中环绕布置的一号弹性囊,并配合与一号弹性囊交替分布的二号弹性囊,且利用相邻两组二号弹性囊与二者之间的一个一号弹性囊形成包围的扇形空间,利用扇形空间进行单体线缆的套接布置,并在套接后通过充气填充的方式,使得一号弹性囊和二号弹性囊对套入的单体线缆进行包裹夹紧,从而有效避免现有套入的线缆滑动松脱,大大提高了线束的稳定性,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压线束结构,具体为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结构是指用于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等新能源车中的一组电气连接组件,专门用于传输高电压和高电流的电力。它们在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连接电池组、驱动电机、充电设备及其他电气设备。

2、现有技术中的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多组绝缘线保护的线路绑系在一起并一同套入到一个略有弹性的柔性套筒中,利用套筒约束同组导线,并配合两端的连接器与导线两端电性连接组成完整高压线束,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常规设置的线束本身结构稳定性较差,绑系作用下存在松散的问题,且一同套入套管中存在滑动和扭转问题,使得整个线束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在震动环境中容易脱离,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结构,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内部设有弹性中间杆(2),所述套筒(1)的内壁上固定设有一号弹性囊(3),所述套筒(1)的内部设有二号弹性囊(4),所述二号弹性囊(4)的一端与弹性中间杆(2)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在套筒(1)内壁上,所述一号弹性囊(3)和二号弹性囊(4)交替分布,每两个相邻二号弹性囊(4)和一个一号弹性囊(3)围成一个包裹空间,包裹空间中套设有单体线缆(5),所述套筒(1)的外侧面固定套接有连通组件(6),所述连通组件(6)同时与一号弹性囊(3)和二号弹性囊(4)连通,所述套筒(1)的外侧面开设有外侧口(9)。

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结构,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内部设有弹性中间杆(2),所述套筒(1)的内壁上固定设有一号弹性囊(3),所述套筒(1)的内部设有二号弹性囊(4),所述二号弹性囊(4)的一端与弹性中间杆(2)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在套筒(1)内壁上,所述一号弹性囊(3)和二号弹性囊(4)交替分布,每两个相邻二号弹性囊(4)和一个一号弹性囊(3)围成一个包裹空间,包裹空间中套设有单体线缆(5),所述套筒(1)的外侧面固定套接有连通组件(6),所述连通组件(6)同时与一号弹性囊(3)和二号弹性囊(4)连通,所述套筒(1)的外侧面开设有外侧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号孔(10)和二号孔(11),所述一号孔(10)与一号弹性囊(3)相连通,所述二号孔(11)与二号弹性囊(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高压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组件(6)包括连通环(61)、侧管(62)、通气嘴(63)和嵌入槽(64),所述连通环(61)固定套接在套筒(1)的外表面上,所述侧管(62)固定连接在连通环(61)的外侧面上且与连通环(61)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气嘴(63)螺纹套接在侧管(62)中,所述嵌入槽(64)开设在连通环(61)的底部,所述连通环(61)与一号孔(10)和二号孔(11)保持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俊杰沈仲炜凌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波特尼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