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2868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乳化剂包括以下质量分原料:甘油复合物40‑45份、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12份、抗氧剂1‑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甘油复合物、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抗氧剂复配用作饲料乳化剂,其中体系中可以形成网状立体结构和大量细小绵密的泡沫,且复配后的体系具有大量亲水基团,因此体系的水溶性好,乳化效率高,除此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还可以显著提高饲料转化,并且能够提高食用动物对于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促进机体抗氧化能力,进而提高机体的生长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饲料添加剂,尤其涉及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饲料用乳化剂是一类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它们能够降低油和水的表面张力,使油水能够交融。乳化剂在饲料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油脂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饲料的能量密度和营养价值,改善饲料的物理性质,如流动性和分散性,同时减少油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氧化和变质,乳化剂通常分为两大类:动物源乳化剂和非动物源乳化剂。动物源乳化剂,如胆汁酸,能够解决动物自身胆汁酸乳化不足的问题,提高脂肪的消化吸收率。非动物源乳化剂则在动物体内的作用等效于胆汁酸,帮助乳化饲料中的油脂,乳化剂的作用机理涉及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脂肪在胆汁酸盐等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乳化的脂肪微粒,从而与脂肪酶充分接触,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最终被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吸收。乳化剂通过形成乳化微粒,增大油脂与脂肪酶和肠黏膜细胞的接触面积,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

2、然而现有技术中饲料用乳化剂的乳化效果较为有限,如专利技术文献cn115843930b公开了一种用于饲料的复合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该专利技术通过将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吐温80 等作为原料制备得到乳化剂,但是最终制备的复合乳化剂乳化后的体系容易分层而不稳定。

3、因此,根据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亟需研发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提供一种乳化效果好且可使体系稳定存在的饲料用乳化剂。

2、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3、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分原料:甘油复合物40-45份、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12份、抗氧剂1-2份;

4、所述甘油复合物由甘油酸酯、磷脂、吐温和蔗糖脂肪酸酯制备得到;

5、所述甘油酸酯为长链聚甘油脂肪酸酯、短链聚甘油脂肪酸酯和高纯单甘油脂肪酸酯以质量比为4-6:8-12:40-50混合得到;

6、所述高纯单甘油脂肪酸酯中单甘油脂肪酸酯含量超过45%;

7、所述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由黄原胶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制备得到。

8、优选的,所述甘油复合物中甘油酸酯、磷脂、吐温和蔗糖脂肪酸酯的质量比为15-18:0.7-0.8:20-22:30-35。

9、优选的,所述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黄原胶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1-1.5:7-10.5。

10、优选的,所述长链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如下:在氩气气氛下,将亚油酸加入到聚甘油中,再加入脂肪酶435,于70-80℃反应12-16h,得到长链聚甘油脂肪酸酯。

11、优选的,所述亚油酸和聚甘油的摩尔比1-2:1;所述聚甘油的密度为1.2-1.4g/ml,所述脂肪酶435的添加量为聚甘油质量的0.5%-1%。

12、优选的,所述短链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如下:在氩气气氛下,将醋酸加入到聚甘油中,再加入脂肪酶435,于70-80℃反应12-16h,得到短链聚甘油脂肪酸酯。

13、优选的,所述短链聚甘油脂肪酸酯是由醋酸和聚甘油按摩尔比1-2:1反应得到,所述聚甘油的密度为1.2-1.4g/ml,所述脂肪酶435的添加量为聚甘油质量的0.5%-1%。

14、优选的,所述磷脂为大豆磷脂和牛乳磷脂按照质量比为1:1-2混合得到。

15、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丁基对苯二酚、二丁基羟基甲苯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16、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将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去离子水中,60-66℃搅拌1-2h,向其中加入甘油复合物,于10000-12000r/min的转速下剪切3-5min,降至40-45℃,加入抗氧剂,搅拌1-2h,得到饲料用复合乳化剂。

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甘油复合物、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抗氧剂复配用作饲料乳化剂,可以使得体系中的泡沫更加稳定,乳化效果更好,且不易分层。

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甘油复合物中的长链聚甘油脂肪酸酯、短链聚甘油脂肪酸酯可以和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黄原胶等协同增效,使得体系中可以形成网状立体结构,而甘油复合物和大豆磷脂、牛乳磷脂以及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之间可以协同作用产生大量的细小绵密的泡沫,而网状立体结构可以用于支撑泡沫,使得泡沫不会破裂而导致体系分层,另外由于复配后的体系具有大量亲水基团,因此体系的水溶性好,乳化效率高,使得饲料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解成稳定均匀的小颗粒,并且大量存在的亲水基团可以包裹住油脂颗粒,可减少体系的表面张力,减少了脂肪的聚集,从而使得体系可以稳定存在而不会分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分原料:甘油复合物40-45份、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12份、抗氧剂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甘油复合物中甘油酸酯、磷脂、吐温和蔗糖脂肪酸酯的质量比为15-18:0.7-0.8:20-22:30-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黄原胶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1-1.5:7-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如下:在氩气气氛下,将亚油酸加入到聚甘油中,再加入脂肪酶435,于70-80℃反应12-16h,得到长链聚甘油脂肪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亚油酸和聚甘油的摩尔比1-2:1;所述聚甘油的密度为1.2-1.4g/mL,所述脂肪酶435的添加量为聚甘油质量的0.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链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如下:在氩气气氛下,将醋酸加入到聚甘油中,再加入脂肪酶435,于70-80℃反应12-16h,得到短链聚甘油脂肪酸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链聚甘油脂肪酸酯是由醋酸和聚甘油按摩尔比1-2:1反应得到,所述聚甘油的密度为1.2-1.4g/mL,所述脂肪酶435的添加量为聚甘油质量的0.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为大豆磷脂和牛乳磷脂按照质量比为1:1-2混合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丁基对苯二酚、二丁基羟基甲苯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分原料:甘油复合物40-45份、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12份、抗氧剂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甘油复合物中甘油酸酯、磷脂、吐温和蔗糖脂肪酸酯的质量比为15-18:0.7-0.8:20-22:30-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黄原胶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1-1.5:7-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如下:在氩气气氛下,将亚油酸加入到聚甘油中,再加入脂肪酶435,于70-80℃反应12-16h,得到长链聚甘油脂肪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饲料用复合乳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亚油酸和聚甘油的摩尔比1-2:1;所述聚甘油的密度为1.2-1.4g/ml,所述脂肪酶435的添加量为聚甘油质量的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海亮周佳鑫李志伟孙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奥凯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