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构件及钢板。本申请基于2022年03月30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2-055819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技术介绍
1、在汽车用钢板的领域中,以近来的环境监管以及碰撞安全标准的严格化为背景,为了提高燃油效率和碰撞安全性这两者,具有高拉伸强度的钢板(高强度钢板)的应用正在扩大。然而,随着高强度化,钢板的冲压成形性降低,因此变得难以制造复杂形状的产品。
2、具体而言,随着高强度化,钢板的延展性降低,在加工成复杂形状的情况下产生了在高加工部位断裂的问题。此外,随着钢板的高强度化,还产生了因加工后的残余应力而发生回弹和壁部翘曲、尺寸精度劣化的问题。因此,将具有高强度、特别是7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的钢板冲压成形为具有复杂形状的产品并非易事。若利用辊成形而非冲压成形,则容易对高强度的钢板进行加工,但其应用对象限定于沿长度方向具有同样截面的部件。
3、因此,近年来,作为对高强度钢板这种难以成形的材料进行冲压成形的技术,采用了热冲压技术。热冲压技术是指将供于成形的材料先加热再成形的热成形技术。
4、该技术将材料先加热再成形。因此,在成形时钢材是软质的,具有良好的成形性。由此,即使是高强度的钢板,也能够以良好的精度成形为复杂形状。此外,热冲压技术由于利用冲压模具在成形的同时进行淬火,因此成形后的钢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
5、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热冲压技术,可以赋予成形后的钢构件以140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
6、另一方面,汽车还要求具有碰
7、然而,一般钢构件随着高强度化,断裂韧性和变形能力降低。因此,有时会在碰撞压坏时在早期发生断裂,或在变形集中的部位中发生断裂,无法发挥与材料强度相符的抗压强度,无法获得足够的吸收能。因此,要想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对于所使用的钢构件,不仅要求材料强度,而且还要求提高断裂韧性和变形能力,即提高韧性、弯曲性。因此,要想将拉伸强度超过1.0gpa的高强度钢构件应用于车身,需要技术以提供具备迄今以上的韧性、弯曲性且即使在发生碰撞事故的情况下也显示出足够的吸收能的钢构件。
8、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冲压成形品,其韧性优异且拉伸强度为1.8gpa以上,是经热冲压成形而得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钢材,其具有2.0gpa以上的极高拉伸强度,还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钢材,其具有1.8gpa以上的高拉伸强度,还具有良好的韧性。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钢材,其具有2.0gpa以上的极高拉伸强度,还具有良好的韧性。
9、然而,专利文献1~5中没有涉及弯曲性的记述,在拉伸强度超过1.0gpa的高强度钢材作为汽车构件使用时,有时无法充分应对更高的要求。
10、此外,大多数金属材料随着高强度化,各特性会劣化,特别是氢致脆化的敏感性会升高。在钢构件中,已知若拉伸强度增高则氢致脆化敏感性会升高,先于汽车领域推进了高强度化的螺栓钢存在氢致脆化开裂的事例。
11、然而,专利文献1~5的技术从耐氢脆性的角度来看,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12、现有技术文献
13、专利文献
1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2980号公报
1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80594号公报
1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802号公报
17、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5/182596号
18、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5/182591号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高强度且弯曲性和耐氢脆性(耐氢致脆化特性)优异的钢构件以及适宜作为该钢构件的原材料的钢板。
3、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4、本专利技术人们为了在对钢板进行热冲压而得到的高强度钢构件中获得优异的弯曲性、耐氢脆性而进行了研究。
5、结果发现,通过在钢构件的表层形成脱碳层的同时使b富集,可获得优异的弯曲性、耐氢脆性。还发现,在供于热冲压的钢板(原材料钢板)中,通过将裂纹导入在表面形成的氧化皮,可稳定地得到上述钢构件。
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要旨如下。
7、[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钢构件具有按质量%计含有下述元素的化学组成:c:0.10~0.70%、si:3.00%以下、mn:0.01~3.00%、p:0.100%以下、s:0.0100%以下、n:0.020%以下、o:0.010%以下、b:0.0002~0.0200%、ti:0~0.200%、cr:0~1.00%、mo:0~1.00%、ni:0~2.00%、nb:0~0.10%、cu:0~2.00%、v:0~1.00%、ca:0~0.020%、mg:0~0.020%、al:0~1.00%、sn:0~1.00%、w:0~2.00%、sb:0~1.00%、zr:0~1.00%、se:0~1.00%、bi:0~1.00%、as:0~1.00%、ta:0~1.00%、re:0~1.00%、os:0~1.00%、ir:0~1.00%、tc:0~1.00%、co:0~1.00%、rem:0~0.30%、以及余量:fe和杂质,在将在厚度方向上距表面为厚度的1/4的深度的位置记为1/4深度位置时,在前述厚度方向上从前述表面到10μm的深度的范围内的最大b含量为前述1/4深度位置处的b含量的5倍以上,在从前述表面起沿前述厚度方向使用gds测定c含量、并且将从前述表面到c含量第一次达到前述1/4深度位置的c含量的位置的距离记为脱碳深度时,前述脱碳深度为20μm以上,前述1/4深度位置的维氏硬度为310~890。
8、[2]根据[1]所述的钢构件,其中,可以是在将在前述厚度方向上距前述表面为0.1mm的深度的位置记为0.1mm深度位置时,前述0.1mm深度位置的维氏硬度为前述1/4深度位置的前述维氏硬度的0.95倍以下。
9、[3]根据[2]所述的钢构件,其中,可以是前述1/4深度位置的前述维氏硬度为310~450,在使板厚1.6mm的钢构件变形至弯曲角50度时,弯曲外表层中心的最大主塑性应变为0.340以下。
10、[4]根据[2]所述的钢构件,其中,可以是前述1/4深度位置的前述维氏硬度大于450且为530以下,前述0.1mm深度位置的维氏硬度为前述1/4深度位置的前述维氏硬度的0.90倍以下,在使板厚1.6mm的钢构件变形至弯曲角50度时,弯曲外表层中心的最大主塑性应变为0.310以下。
11、[5]根据[2]所述的钢构件,其中,可以是前述1/4深度位置的前述维氏硬度大于530且为700以下,前述0.1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10.一种钢板,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构件,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畑进一郎,吉川伸麻,荒牧高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