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具体为一种基于微气候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1、体育场馆等具有较高、较大的室内空间且具有较大的顶部受光面积的建筑,由于其较高、较大的室内空间使得其具有夏凉冬冷的特性,这种特性使得其在夏天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但在冬天时,其底部直接供人员活动的空间的温度会低于其顶部的温度,且这种温度差会因空间较大、较高而无法有效地被受光面接受到的阳光温度缓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气候的建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微气候的建筑结构,包括墙体、房顶和遮阳板,墙体设置有四个,四个墙体竖直设置并共同围成中部空间,房顶设置在四个墙体的顶部,遮阳板通过立柱安装在房顶上方,墙体内开设有至少一个保温腔一,房顶内设置有保温腔二,保温腔一竖直设置并连通保温腔二,保温腔二连通中部空间;墙体的内表面下侧开设有至少一组导气道,导气道连通中部空间下腔,墙体的外表面下侧嵌设有至少一组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气候的建筑结构,包括墙体(1)、设置于墙体(1)顶部的房顶(2),墙体(1)和房顶(2)共同围成中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开设有至少一个保温腔一(5),房顶(2)内设置有保温腔二(8),保温腔二(8)连通保温腔一(5)和中部空间;墙体(1)的内表面下侧开设有至少一组导气道(7),导气道(7)连通中部空间下腔,墙体(1)的外表面下侧嵌设有至少一组送气管(10),每个保温腔一(5)对应一组导气道(7)、一组送气管(10),送气管(10)朝向保温腔一(5)的一端设置有门板一(11),所述送气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门板二(12);所述房顶(2)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气候的建筑结构,包括墙体(1)、设置于墙体(1)顶部的房顶(2),墙体(1)和房顶(2)共同围成中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开设有至少一个保温腔一(5),房顶(2)内设置有保温腔二(8),保温腔二(8)连通保温腔一(5)和中部空间;墙体(1)的内表面下侧开设有至少一组导气道(7),导气道(7)连通中部空间下腔,墙体(1)的外表面下侧嵌设有至少一组送气管(10),每个保温腔一(5)对应一组导气道(7)、一组送气管(10),送气管(10)朝向保温腔一(5)的一端设置有门板一(11),所述送气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门板二(12);所述房顶(2)上方设置有遮阳板(3),遮阳板(3)内开设有透光通道(31),透光通道(31)贯穿遮阳板(3)的顶面和底面,透光通道(31)内设置有挡光板(19)用以打开和关闭透光通道(31);所述房顶(2)中部安装有吊框(9),吊框(9)的一端延伸至房顶(2)上方,吊框(9)的另一端位于中部空间,吊框(9)内腔安装有风扇,风扇具有向上、向下的出风方向,吊框(9)外立面嵌设有透光窗(91),透光窗(91)上开设有一号导气孔(911)和二号导气孔(912),吊框(9)内腔通过一号导气孔(911)与保温腔二(8)连通,吊框(9)内腔通过二号导气孔(912)与中部空间连通;所述房顶(2)顶面嵌设有集热板(23),集热板(23)延伸至保温腔二(8)内,位于集热板(23)上方设有线性菲涅尔透镜(24),线性菲涅尔透镜(24)安装在挡光板(19)下方的透光通道(3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气候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腔二(8)贯穿房顶(2)相互平行设置的两立面,所述房顶(2)上安装有两个挡板(201),两个挡板(201)分别位于保温腔二(8)的两侧,两个挡板(201)分别打开、关闭保温腔二(8)两侧开口;挡板(201)和房顶(2)之间通过轴杆三(202)转动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气候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门板一(11)和门板二(12)分别通过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益海,成程,曾任之,梅梅,梁鑫,谢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