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833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散热装置包括座体、盖体及压电振子。座体设有出流口。盖体设置于座体的一侧,并设有进流口。压电振子的两端分别设置为固定端和自由端。固定端固定于座体靠近盖体的一侧,以使座体与压电振子围设形成与出流口连通的阀腔,盖体与压电振子围设形成与进流口连通的盖腔。自由端与座体配合形成用于连通阀腔和盖腔的主动阀。主动阀与出流口间隔设置。本申请通过将出流口与主动阀沿垂直于出流口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使得出流口与主动阀之间的流动路径增加,当压电振子的自由端受控朝向靠近盖体的一侧偏转时出流口处压缩流体的回流量减小,出流口处压缩流体的净流出量增加,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追求小型化和高集成度,其性能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产生的热量也进一步增大,使得散热问题越来成为制约电子产品获得更高性能的瓶颈。而现有技术中的被动散热系统,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其散热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被动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难以满足需要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4、座体,其设有出流口;

5、盖体,其设置于所述座体的一侧,并设有进流口;

6、压电振子,其两端分别设置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座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以使所述座体与所述压电振子围设形成与所述出流口连通的阀腔,所述盖体与所述压电振子围设形成与所述进流口连通的盖腔,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座体配合形成用于连通所述阀腔和所述盖腔的主动阀;所述主动阀与所述出流口间隔设置

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被配置为当所述压电振子朝向所述座体振动至振幅时与所述座体间隔设置、及当所述压电振子朝向所述盖体振动至振幅时与所述盖体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腔和所述阀腔处于压力平衡状态时,所述盖腔的高度为20μm至1000μm,所述主动阀的流通截面的高度为10μm至150μm,所述主动阀沿流体流动方向的长度为10μm至1500μm,所述主动阀与所述出流口沿垂直于所述出流口的轴线方向的间距为50μm至30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被配置为当所述压电振子朝向所述座体振动至振幅时与所述座体间隔设置、及当所述压电振子朝向所述盖体振动至振幅时与所述盖体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盖腔和所述阀腔处于压力平衡状态时,所述盖腔的高度为20μm至1000μm,所述主动阀的流通截面的高度为10μm至150μm,所述主动阀沿流体流动方向的长度为10μm至1500μm,所述主动阀与所述出流口沿垂直于所述出流口的轴线方向的间距为50μm至30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口的数量及所述压电振子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各个所述固定端均固定于所述座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盖体与各个所述压电振子围设形成所述盖腔,各个所述压电振子均与所述座体对应围设形成各个所述阀腔,各个所述阀腔均与至少一个所述出流口连通,各个所述自由端均与所述座体对应配合形成各个所述主动阀,各个所述主动阀与各个所述阀腔对应连通,并均与所述盖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压电振子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自由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曙光柯超群邱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