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3062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散热装置包括座体、盖体及压电振子。座体设有环形凹槽、及与环形凹槽连通的出流口。盖体设置于座体设有环形凹槽的一侧,并设有进流口。压电振子安装于座体设有环形凹槽的一侧,以使压电振子与环形凹槽的内壁围设形成阀腔,压电振子与盖体围设形成与进流口连通的盖腔,压电振子与座体配合形成呈环形的主动阀。主动阀用于连通阀腔和盖腔。本申请通过将主动阀设置呈环形,压电振子在四周的共振频率相同,使得压电振子工作时浪费在无用的振动模态上的能量减小,压电振子的振动能量更多的用于驱动气流沿预设路径流动,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追求小型化和高集成度,其性能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产生的热量也进一步增大,使得散热问题越来成为制约电子产品获得更高性能的瓶颈。而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难以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难以满足需要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4、座体,其设有环形凹槽、及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的出流口;

5、盖体,其设置于所述座体设有所述环形凹槽的一侧,并设有进流口;

6、压电振子,其安装于所述座体设有所述环形凹槽的一侧,以使所述压电振子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围设形成阀腔,所述压电振子与所述盖体围设形成与所述进流口连通的盖腔,所述压电振子与所述座体配合形成呈环形的主动阀,所述主动阀用于连通所述阀腔和所述盖腔。

7、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侧的所述阀座设置为第一凸部,所述压电振子设置呈环形,所述压电振子的外端固定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压电振子的内端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形成所述主动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的内端朝向所述第一凸部振动至振幅时的振动高度设置为第一高度,当所述盖腔和所述阀腔处于压力平衡状态时,所述主动阀的流通截面的高度设置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朝向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侧的所述阀座设置为第一凸部,所述压电振子设置呈环形,所述压电振子的外端固定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盖体之间,所述压电振子的内端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形成所述主动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的内端朝向所述第一凸部振动至振幅时的振动高度设置为第一高度,当所述盖腔和所述阀腔处于压力平衡状态时,所述主动阀的流通截面的高度设置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二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子朝向所述盖体振动至振幅时的振动高度设置为第三高度,当所述盖腔和所述阀腔处于压力平衡状态时,所述盖腔的高度设置为第四高度,所述第四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外侧设有第二凸部,所述压电振子设置呈环形,所述压电振子的内端固定于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侧的所述阀座上,所述压电振子的外端与所述第二凸部配合形成所述主动阀。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曙光柯超群邱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