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2820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溶洞桩基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它解决了难以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问题。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项目场地进行岩土勘察,显示溶洞分布范围,并生成报告;S2、根据报告,对溶洞及破碎带区域的灌注桩持力层由中风化灰岩调整为圆砾;S3、填充调整完成后,先完成围护桩的施工,工程桩则由四周持续向中心推进,土方持续跟进,在围护桩或工程桩施工时,采用旋挖钻成孔成桩,同时采用投放粘土加片石筑壁的方法处理;S4、旋挖钻完成施工后退场,并对无法使用旋挖钻成孔成桩的区域采用全回转桩机完成施工;S5、完成所有桩基的施工后,设备退场。实现了灵活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且施工安全、质量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溶洞桩基施工,特别涉及一种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溶洞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地下空腔,通常是由地下水溶解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而形成的。在一些建筑物的欲建造区域为溶洞区域时,设置桩基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风险高的难点和挑战,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施工风险。

2、而目前现有技术中,多数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技术或多或少存在着为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风险,对于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无法做出充分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

2、为了实现创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对项目场地进行岩土勘察,显示溶洞分布范围,并生成报告;

5、s2、根据生成的报告,对溶洞及破碎带区域的灌注桩持力层由中风化灰岩调整为圆砾;

6、s3、填充调整完成后,先完成围护桩的施工,工程桩则由四周持续向中心推进,土方根据工程桩的施工方向跟进,在围护桩或工程桩施工时,采用旋挖钻成孔成桩,同时采用投放粘土加片石筑壁的方法处理;

7、s4、旋挖钻完成施工后退场,并对无法使用旋挖钻成孔成桩的区域采用全回转桩机完成施工;

8、s5、完成所有桩基的施工后,设备退场。

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含有溶洞和破碎带区域进行桩基施工的方法,桩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手段,用于支撑建筑物的基础。步骤s1用于在施工前了解地质情况,可通过钻探、取样等手段进行岩土勘察,以确定溶洞的位置、大小以及岩土的性质,勘探结果形成详细的岩土勘察报告,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步骤s2根据勘察报告,对于溶洞和破碎带区域,选择更适合的持力层材料以及具体施工方法,圆砾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稳定性,更适合作为持力层。步骤s3的围护桩用于保护周边环境不受施工影响。工程桩从外围向中心推进可以减少对溶洞区域的影响,同时有助于控制地下水位;随着工程桩的施工,需要开挖土方以保证施工空间,土方作业与桩基施工的方向一致,可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在旋挖钻挖掘过程中投放粘土和片石以加固孔壁,可有效防止坍塌。步骤s4主要针对旋挖钻难以操作的狭窄或地下障碍物较多的区域,通过全回转桩机可完成桩基施工。本方法充分考虑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点,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10、在上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中,在步骤s3中,采用旋挖钻成孔时,若溶洞深度小于5m且有填充时,若能够顺利推进,则继续成孔成桩施工,若无法钻入,则采用冲击桩机完成成孔成桩施工;

11、若溶洞深度大于5m且有填充时,采用10m长护筒跟随,若顺利通过,则继续成孔成桩施工,若未能穿透,则采用冲击桩机完成成孔成桩施工;

12、若溶洞深度小于5m且为半填充或无填充时,采用6m长护筒跟随,如果顺利通过,则继续成孔成桩施工,若未能穿透,则采用冲击桩机完成成孔成桩施工;

13、若溶洞深度大于5m且为半填充或无填充时,采用桩全长护筒跟随,完成成孔成桩施工。

14、旋挖钻适用于软土层和其他非岩石层的成孔施工,在遇到溶洞时,当溶洞有填充时,特别是填充物为可塑或软塑的亚粘土,并且溶洞不漏水,这时不管溶洞有多大,也不管溶洞垂向数量多少,都可以不考虑溶洞的存在,而按照正常的地质情况施工,在旋挖钻遇到较硬的地质层无法穿透时,可通过冲击桩机打穿。当溶洞为半填充或无填充时,使用护筒跟随钻头下放,以保持孔壁稳定,其中护筒的长度和溶洞深度相适应,在护筒保护下,即可使用旋挖钻完成成孔成桩。

15、在上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中,所述的粘土加片石筑壁的方法具体包括:采用片石、粘土按1m3:1m3的比例回填冲击,用0.5-0.8m小冲程,使回填物充分密实,将粘土与片石混合物挤入溶洞,将漏浆处堵住后再使用小冲程继续钻进,形成人工泥石护壁;所述的回填冲击反复多次直至形成泥石护壁并不再漏浆为止。

16、粘土加片石筑壁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孔壁的强度,防止塌陷并确保桩基施工的安全性。其中片石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粘土具有良好的黏结性和保水性,可以帮助形成坚固的护壁。小冲程是指每次钻具上下移动的距离为0.5到0.8米,可更精确地控制钻具的动作,有助于将混合物均匀地挤入孔壁,从而形成更加密实的护壁。通过小冲程的不断冲击,可以使回填的片石和粘土混合物更加紧密地填充在孔壁周围,形成一层稳固的人工护壁。在遇到溶洞时,通过小冲程的冲击,可将混合物挤入溶洞中,填补空隙,防止钻孔液的流失。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泥浆泄漏,应首先堵住泄漏点,然后再次使用小冲程继续钻进。有效防止泥浆流失导致孔壁塌陷。整个过程需要重复多次,保证孔壁周围形成了足够密实的人工护壁,并且不再发生泥浆泄漏现象。

17、在上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中,步骤s3中,在勘察显示溶洞与地下暗河或其他溶洞相通的区域成孔时,在孔边备足片石和粘土,在出现漏浆,及时回填片石、粘土冲击造壁,防止水头高度继续下降;

18、在勘察显示无溶洞或只有很小溶洞的区域钻孔时,如发生意外跑浆,则采取投放片石、粘土进行护壁,使钻孔顺利通过;

19、在勘察到土洞或空溶洞的区域成孔时,在快到溶洞顶板2m距离位置时采用低锤轻冲击、慢冲击的方法进行冲击,同时跟进护筒。

20、在冲击成孔中,由于有的溶洞与地下暗河或其他溶洞相通,泥浆迅速流走,水头高度急剧下降,造成漏浆。施工时在孔边备足一定数量的片石和粘土,一旦出现漏浆,要及时回填片石、粘土冲击造壁,防止水头高度继续下降。在地质报告揭示无溶洞或只有很小的溶洞,但突然发生意外跑浆,则可能是挤破了旁边大溶洞的洞壁,或小溶洞与旁边的大溶洞是相连的,此时采取投放片石、粘土可起到造壁、护壁作用,使钻孔顺利通过岩溶区。在遇到较大的土洞、空溶洞时,如果连体薄层深洞迅速跨塌,容易出现掉钻或锤现象,因此在快到溶洞项板2m距离位置时应低锤轻冲击、慢冲击,减少溶洞大面积跨塌掉锤现象,采用钢护筒跟进,保证顺利成孔。

21、在上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中,所述的护筒跟随方法包括:

22、b1、定位;

23、b2、埋设外钢护筒;

24、b3、冲孔至溶洞顶;

25、b4、溶洞顶部处理;

26、b5、下放内钢护筒;

27、b6、正常成孔至桩底标高。

28、下置内钢护筒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贯通溶槽的漏浆而造成砂质覆土层的塌孔,通过下置内钢护筒,即可顺利穿越溶槽层至设计桩底标高,达到顺利终孔的要求;同时避免砼超灌,甚至无法灌注至设计桩顶标高等情况。其中b1的定位用于确定桩基的具体位置,具体可在施工前,使用测量工具和设备精确定位桩基的位置,确保桩基能够准确地落在设计要求的位置上。b2的外钢护筒用于为后续施工提供稳定的孔口支撑,外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采用旋挖钻成孔时,若溶洞深度小于5m且有填充时,若能够顺利推进,则继续成孔成桩施工,若无法钻入,则采用冲击桩机完成成孔成桩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土加片石筑壁的方法具体包括:采用片石、粘土按1m3:1m3的比例回填冲击,用0.5-0.8m小冲程,使回填物充分密实,将粘土与片石混合物挤入溶洞,将漏浆处堵住后再使用小冲程继续钻进,形成人工泥石护壁;所述的回填冲击反复多次直至形成泥石护壁并不再漏浆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勘察显示溶洞与地下暗河或其他溶洞相通的区域成孔时,在孔边备足片石和粘土,在出现漏浆,及时回填片石、粘土冲击造壁,防止水头高度继续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筒跟随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3具体包括:使用加大的钻头钻进至溶洞上方1m处,并同时回填粘土和片石或C20砼造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钢护筒通过汽车吊辅助振动锤打入,所述的震动锤平稳牢固地焊接在内钢护筒顶面居中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钢护筒打至第一层岩面或穿过溶洞到下一层岩面时,需要在钢护筒刃脚范围内抛填块石和粘土,并用2-4m冲程进行冲压,使其密实造壁,反复多次,直至孔底平整后再向下冲进。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冲孔进入溶槽时需进行溶槽的处理,具体包括:在孔内泥浆漏完后,将水下砼导管放入孔内,采用C20砼进行封堵,待砼凝固产生一定强度后,重复回钻和跟进内钢护筒;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中全回转桩机施工具体包括:全回转钻机就位、钢套管安装、转孔、抓斗取土、成孔检查、钢筋笼安装、清孔、混凝土灌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采用旋挖钻成孔时,若溶洞深度小于5m且有填充时,若能够顺利推进,则继续成孔成桩施工,若无法钻入,则采用冲击桩机完成成孔成桩施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土加片石筑壁的方法具体包括:采用片石、粘土按1m3:1m3的比例回填冲击,用0.5-0.8m小冲程,使回填物充分密实,将粘土与片石混合物挤入溶洞,将漏浆处堵住后再使用小冲程继续钻进,形成人工泥石护壁;所述的回填冲击反复多次直至形成泥石护壁并不再漏浆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勘察显示溶洞与地下暗河或其他溶洞相通的区域成孔时,在孔边备足片石和粘土,在出现漏浆,及时回填片石、粘土冲击造壁,防止水头高度继续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洞区域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筒跟随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洞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凯王宵华谭琼张非易黄磊黄超李海洋李金芮张家宇唐华福胡潇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一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