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和一种继电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812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1-12 16:04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及一种继电器,包括:主回路开关,包括静触头,动触片;辅助回路开关,包括第一辅助触片、第二辅助触片、辅助触杆,第二辅助触片与辅助触杆常接触;及推杆组件,推杆组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动触片和第一辅助触片均与推杆组件连接;其中,主回路开关在接通状态,动触片与静触头连接,第一辅助触片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不连接,所述辅助回路开关断开;在断开状态,动触片与静触头不连接,两个第二辅助触片均与所述第一辅助触片连接,所述辅助回路开关导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推杆组件在电磁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时带动第一辅助触片脱离第二辅助触片比靠回位弹簧力断开辅助开关更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和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1、目前为实现高压继电器保护、反馈信号、延时动作等,采用检测继电器主回路触点的开关状态(包括打开,关闭或者粘连状态)的方式,一般有两种方案:

2、1.电压检测继电器电压:需要额外在继电器主触点的铜排上安装检测点,额外布置电压检测连接器和线束。

3、2.辅助回路触点:在动触片上方安装绝缘衬套以固定辅助触片并在两个主触点之间增设两个与辅助触片相对应的辅助触点,主触点采用常开方式,辅助触点也采用常开方式,继电器动作时,动触片向上运动的同时带动辅助触片向上移动,动触片与静触头接触的同时,辅助触片与辅助触点也相互接触。辅助触片、触点与线圈铜排,共用低压连接器和线束,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此种方式,但存在一定缺陷:

4、1)、辅助触片在主触片上侧,需要增加继电器外罩的高度,高度尺寸比较大。

5、2)、辅助触片在主触片上侧,离主触片比较近,高低压间电气之间间隙太小,需要额外的绝缘防护,即设置绝缘衬套。

6、3)、辅助触点pin针比较小,与辅助触片接触面比较小,辅助接触不稳定。

7、4)、辅助触点粘连的情况下,当线圈断电,动铁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回位,动触片也向下运动,由于弹簧力比较小,有可能弹簧力可以将动触片脱开,但是不能将辅助触点粘连脱开,辅助触点无法反馈主触点的情况,从而造成继电器反馈的状态不准确。

8、显而易见,上述的缺陷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包括:主回路开关(10),所述主回路开关包括静触头(11)和动触片(12);辅助回路开关(30),所述辅助回路开关(30)包括第一辅助触片(31)、成对的第二辅助触片(32),及辅助触杆(33),第二辅助触片与辅助触杆常接触;推杆组件(40),所述推杆组件(40)可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动触片和第一辅助触片均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其中,所述主回路开关包括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在所述接通状态,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头连接,所述第一辅助触片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不连接,所述辅助回路开关断开;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头不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辅助触片均与所述第一辅助触片连接,所述辅助回路开关导通。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在推杆组件上设置辅助动触片,利用继电器线圈通电后电磁力作用下推动推杆组件向上运动并带动第一辅助触片向上运动与第一辅助触片分离,断开辅助回路开关,实现辅助回路断电以反馈继电器状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辅助回路开关常开,继电器主回路断开后推杆组件在弹簧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后辅助触片脱开的辅助触点的方式,线圈电磁力大于弹簧力,状态切换时更可靠,可避免因弹簧力不足辅助触片与所述辅助触点不能分离的情况,电磁力比较大,大于辅助触点粘连力,也可以将辅助触点粘连强制脱开,使主触点闭合,辅助触点还可以反馈主触点的情况,利于提高继电器工作时的可靠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壳体(50)、轭铁板(60)及框片(70),所述框片底部与所述轭铁板连接,顶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中空并与所述框片及所述轭铁板共同限定灭弧腔室(101),所述动触片、所述第一辅助触片、所述第二辅助触片及部分所述静触头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将动触片、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片及部分静触头,部分辅助触杆与外部隔绝,防止触电短路。

5、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铜排(81),所述第一铜排(81)上连接有辅助触杆(33),所述辅助触杆(33)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连接,所述辅助触杆固定在所述壳体或所述轭铁板上,所述辅助触杆的最高点低于所述静触头的最高点,可以减少高度尺寸,适用于高度方向上空间不充裕的场景。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顶壁(51),所述辅助触杆固定在所述顶壁上且部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所述辅助触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铜排(81)和第一绝缘衬套(83),所述第一铜排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且在靠近所述静触头的部分包裹在所述第一绝缘衬套内,设置绝缘衬套隔绝辅助回路和主触点回路。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侧壁(52),所述辅助触杆固定在所述侧壁上且部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所述辅助触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连接,辅助触杆设置在壳体侧壁上,利于缩短辅助触杆与第二辅助触片的距离,减少铜排长度,可省去绝缘衬套,降低成本。

9、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线圈骨架(90),所述轭铁板(60)开设通孔(61),通过在所述通孔内烧结等绝缘密封材料将所述辅助触杆固定在所述轭铁板上,所述辅助触杆两端从所述通孔中伸出,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线圈骨架,辅助触杆设置在轭铁板中、动触片底部,可保证辅助动/静触片与动触片/静触头之间留有足够距离,不需额外设置绝缘衬套隔绝辅助回路和主触点回路,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90)注塑而成并包裹有第一铜排(81)和第二铜排(82),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辅助触杆伸入线圈骨架的一端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触片(31)和所述第二辅助触片(32)都包括具有相对的两侧壁的、呈“u”形的弹性单元(30a),所述第一辅助触片的一侧壁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另一侧壁向外延伸出接触部(311),所述每个第二辅助触片包括两个相对的弹性单元且两个弹性单元的相对的侧壁之间留有狭缝(321),所述辅助触杆夹紧在所述狭缝中,相远离的两侧壁底部与底壁连接,两个第二辅助触片的相对的弹性单元向对方延伸出承接部(322),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接触部(311)与所述承接部(322)连接。利于实现辅助触杆与辅助静触片之间的过盈连接,且辅助触杆与辅助静触片的两个面连接,连接更牢固。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轭铁板上设置有第二绝缘衬套(84),所述第二绝缘衬套(84)包括触片衬套(841),所述触片衬套包括多个凹槽(841a),所述凹槽具有周壁(841ab),所述第二辅助触片的弹性单元的侧壁与所述周壁(841ab)连接,在第二绝缘衬套上设置凹槽安放第二辅助触片,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利于实现第二辅助触片的安装固定。

13、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继电器,包括上述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因为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应用了上述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因此也具有上述提高继电器工作时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0)、轭铁板(60)及框片(70),所述框片底部与所述轭铁板连接,顶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中空并与所述框片及所述轭铁板共同限定灭弧腔室(101),所述动触片、所述第一辅助触片、所述第二辅助触片及部分所述静触头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铜排(81),所述第一铜排(81)上连接有辅助触杆(33),所述辅助触杆(33)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32)连接,所述辅助触杆固定在所述壳体或所述轭铁板上,所述辅助触杆的最高点低于所述静触头的最高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壁(51),所述辅助触杆固定在所述顶壁上且部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所述辅助触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铜排(81)和第一绝缘衬套(83),所述第一铜排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且在靠近所述静触头的部分包裹在所述第一绝缘衬套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侧壁(52),所述辅助触杆固定在所述侧壁上且部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所述辅助触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骨架(90),所述轭铁板(60)开设通孔(61),通过在所述通孔内烧结绝缘密封材料将所述辅助触杆固定在所述轭铁板上,所述辅助触杆两端从所述通孔中伸出,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线圈骨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90)注塑而成并包裹有第一铜排(81)和第二铜排(82),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辅助触杆伸入线圈骨架的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触片(31)和所述第二辅助触片(32)都包括具有相对的两侧壁的、呈“U”形的弹性单元(30a),所述第一辅助触片的一侧壁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另一侧壁向外延伸出接触部(311),每个所述第二辅助触片包括两个相对的弹性单元且两个弹性单元的相对的侧壁之间留有狭缝(321),所述辅助触杆夹紧在所述狭缝中,相远离的两侧壁底部与底壁连接,两个第二辅助触片的相对的弹性单元向对方延伸出承接部(322),在所述断开状态,所述接触部(311)与所述承接部(32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板上设置有第二绝缘衬套(84),所述第二绝缘衬套(84)包括触片衬套(841),所述触片衬套包括多个凹槽(841a),所述凹槽具有周壁(841ab),所述第二辅助触片的弹性单元的侧壁与所述周壁(841ab)连接。

1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0)、轭铁板(60)及框片(70),所述框片底部与所述轭铁板连接,顶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中空并与所述框片及所述轭铁板共同限定灭弧腔室(101),所述动触片、所述第一辅助触片、所述第二辅助触片及部分所述静触头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铜排(81),所述第一铜排(81)上连接有辅助触杆(33),所述辅助触杆(33)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32)连接,所述辅助触杆固定在所述壳体或所述轭铁板上,所述辅助触杆的最高点低于所述静触头的最高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壁(51),所述辅助触杆固定在所述顶壁上且部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所述辅助触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铜排(81)和第一绝缘衬套(83),所述第一铜排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且在靠近所述静触头的部分包裹在所述第一绝缘衬套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侧壁(52),所述辅助触杆固定在所述侧壁上且部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所述辅助触杆容纳在所述灭弧腔室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辅助触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继电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满楼李思政简勇奇李剑
申请(专利权)人:索恩格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