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光明专利>正文

新型中药煎药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786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外壳、锅体,外壳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锅体,其特征是:锅体的内壁附着有非金属材料陶瓷,锅体下有锅底,锅底为凹凸形结构,凹凸形结构锅底下的空间内固定有加热管,加热管下方设有隔热保温板,外壳与锅体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硅酸铝保温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加大了中药与锅底的接触面积,其热量传输快,煎药时间短,升温快,保温效果好,热量损失少,从而提高了药锅的使用效率,节约了能源。可广泛应用于中药煎药的过程中。(*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中药煎药锅
技术介绍
目前,煎熬中药大都是采用砂锅或者药壶,将中药配置好后放在砂锅或药壶内,再 在砂锅或药壶底部加热进行煎熬,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是加热很不均勻,煎熬时间长,有时 还可能将中药煎糊,既浪费物力又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造简 单、热量传输快,升温快,保温效果好,受热均勻,且省时省力的新型中药煎药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中药煎药锅,包括外 壳、锅体,外壳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锅体,其特征是锅体的内壁附着有非金属材料 陶瓷,锅体下有锅底,锅底为凹凸形结构,凹凸形结构锅底下的空间内固定有加热管,加热 管下方设有隔热保温板,外壳与锅体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硅酸铝保温材料。本技术电加热熔锡锅采用上述结构后,锅底设为凹凸形结构,凹凸形结构锅 底下的空间内固定加热管,能够使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向每个方位散发,散发到下方的热量, 通过锅底下方设有隔热保温板将热量吸收后又反射到锅底,减少了热能的浪费,设有硅酸 铝保温材料,可对内部温度进行保存,防止温度向外扩散。这样的结构热量传输快,升温快, 保温效果好,受热均勻,且省时省力。可广泛应用于中药的煎熬中。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锅体,3、非金属材料陶瓷,4、锅底,5、隔热保温板,6、硅酸铝保温材 料,7、加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一种新型中药煎药锅,包括外壳1、锅体2,外壳1 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锅体2,其特征是锅体1的内壁附着有非金属材料陶瓷3,锅体 2下有锅底4,锅底4为凹凸形结构,凹凸形结构锅底4下的空间内固定有加热管7,加热管 7下方设有隔热保温板5,外壳1与锅体2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硅酸铝保温材料6。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一种新型中药煎药锅使用时,接通电源,通过加热 管7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向四周扩散,锅底4采用凹凸形结构,加大了锅底4的受热面积, 这样中药在锅内的接触锅底的面积就随之加大;加热管7向下产生的热量,通过隔热保温 板5吸收热量后再返回到锅底,这样向下的热能也不至于浪费,再加上“U外壳1与锅体2之间设有的硅酸铝保温材料6,能够有效地阻挡热能向外扩散。另外本技术可通过温控 开关进行控温,此属已有技术,不赘述。 本技术构造简单、加大了中药与锅底的接触面积,其热量传输快,煎药时间短,升温快,保温效果好,热量损失少,从而提高了药锅的使用效率,节约了能源。可广泛应 用于中药煎药的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中药煎药锅,包括外壳、锅体,外壳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锅体,其特征是:锅体的内壁附着有非金属材料陶瓷,锅体下有锅底,锅底为凹凸形结构,凹凸形结构锅底下的空间内固定有加热管,加热管下方设有隔热保温板,外壳与锅体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硅酸铝保温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新型中药煎药锅,包括外壳、锅体,外壳的上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锅体,其特征是锅体的内壁附着有非金属材料陶瓷,锅体下有锅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明王建文孙世成
申请(专利权)人:王光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