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鱼钓钩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266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方法简便的墨鱼钓钩及其制造方法。墨鱼钓钩(10)的主要结构是,将预先形成的具有中空部(6)的伞针束(5)在对外装筒体(7)的内壁施加弹力的状态下插入并安装于该外装筒体(7)内,然后在该伞针束(5)的中空部(6)中插入轴杆(8),使该轴杆(8)和该伞针(4)在该伞针(4)的前端部固定。该伞针束(5)由多根对折的松叶针(1)的针尖(2)弯曲而成的伞针(4)所形成。此外,还可以使松叶针(1)的前端预先制成尖的结构,进一步在其端部附近形成倒钩(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墨鱼钓钩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制造方法简便的墨鱼钓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出现过各种墨鱼钓钩的制造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主要在西日本用来捕获大型墨鱼用的钓钩。该专利技术不采用原来的锡焊,而是用粘接剂将笠形针(笠针)固定在轴杆上,以达到防止腐蚀的效果。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9-94044号《钓钩及钓钩的制造方法》但是,专利文献1的钓钩制造方法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的(i)将规定数量的对折松叶针在压接状态下插入安装筒,形成轴杆插入孔(ii)在对折松叶针上形成突出的倒钩(生针)(iii)将针尖弯曲而形成伞针(iv)将轴杆插入轴杆插入口(v)用粘接剂将轴杆和伞针固定其说不上是简便、合理的工序。另外,在将针尖弯曲而形成伞针时,例如,如果要一次性弯曲加工5根线径为2mm的松叶针,需要很大的力。还有,伞针制造设备也必须是相当大型的。因此,制造工序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进行对于制造方法的简便化和效率化是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消除上述以往的技术问题,制造方法简便、高效率的墨鱼钓钩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的专利技术者通过对上述课题进行研究,得出了本专利技术。也就是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的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或者至少是所公开的专利技术如下所述。(1)一种墨鱼钓钩,其中,将预先形成的具有中空部的伞针束在对外装筒体的内壁施加弹力或者压力状态下插入并安装于该外装筒体内,然后在该伞针束的中空部中插入轴杆,并固定该轴杆和伞针,其中,该伞针束由多根对折的松叶针的针尖弯曲而成的伞针所形成。(2)一种墨鱼钓钩的制造方法,其中,把对折的松叶针的针尖弯曲而形成伞针,然后,由规定根数的该伞针的束形成伞针束,把该伞针束打入外装筒体内并由该伞针束的弹力而固定于该外装筒体中,然后把轴杆插入到该伞针束的中空部中,再固定该轴杆和该伞针。(3)如(2)所述的墨鱼钓钩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弯曲所述对折的松叶针的针尖而形成伞针前,在该对折的松叶针上预先形成倒钩。(4)如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墨鱼钓钩的制造方法,其中,对于所述轴杆和伞针的固定,使该轴杆的直径粗于该伞针束的内径即所述中空部的直径,将该轴杆打入该中空部内而加以固定。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墨鱼钓钩及其制造方法是上述那样构成的,从而可以实现制造方法的简便化、高效化。此外,将一根松叶针弯曲加工成U字形时,因为线材均等地接触于加工所用的凸模和凹模之间,产生金属的加工硬化而得到更大的硬度,进而得到不易变形、耐久性强的墨鱼钓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墨鱼钓钩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依次说明图1所示墨鱼钓钩的制造顺序之一的示意图,表示松叶针的形成过程。图3是依次说明图1所示墨鱼钓钩的制造顺序之一的示意图,表示形成的伞针的结构。图4是依次说明图1所示墨鱼钓钩的制造顺序之一的示意图,表示伞针束的结构。图5是依次说明图1所示墨鱼钓钩的制造顺序之一的示意图,表示外装筒体和插入前的伞针束。图6是依次说明图1所示墨鱼钓钩的制造顺序之一的示意图,表示将伞针束插入外装筒体后的状态。图7是依次说明图1所示墨鱼钓钩的制造顺序之一的示意图,表示轴杆的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墨鱼钓钩结构实例的立体图。图2至7,是依次说明图1所示墨鱼钓钩的制造顺序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松叶针的形成过程的图。图3是表示形成的伞针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伞针束的结构的图。图5是表示外装筒体和插入前的伞针束的图。图6是表示将伞针束插入外装筒体后的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轴杆的结构的图。如图所示,本墨鱼钓钩10,主要是将预先形成的具有中空部6的伞针束5在对外装筒体7的内壁施加弹力或者压力状态下插入并安装于该外装筒体7内,然后在该伞针束5的中空部6中插入轴杆8,使该轴杆8和伞针4在该伞针4的前端部固定。其中,该伞针束5由多根对折的松叶针1的针尖2弯曲而成的伞针4所形成。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墨鱼钓钩10,因为该伞针束5是以对外装筒体7的内壁施加弹力或者压力的状态而插入该外装筒体7内的,所以能够得到充分的固定,同时,该轴杆8和该伞针4在其前端部固定,所以从整体上看墨鱼钓钩的结构很完整。如图2所示,还可以使松叶针1的前端预先制成尖的结构,进一步在其端部附近预先形成倒钩3。如图4所示,对于上述伞针束5的捆束,可以适当采用例如金属环状体等。如图2至7以及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墨鱼钓钩的形成方法如下。将对折的松叶针1的针尖2弯曲而形成伞针4[(a)、(b)、(c)、(d)],然后由规定根数的该伞针4的束形成伞针束5[(e)],将该伞针束5打入外装筒体7,或者通过按压而插入,并通过该伞针4所具有的弹性而将其固定于该外装筒体7中[(f)、(g)],然后在该伞针束5的中空部6中插入轴杆8,并固定该轴杆8和该伞针4[(h)、(i)]。经过这些过程来制成墨鱼钓钩10。在上述过程中,可以在将上述对折的松叶针1弯曲而形成伞针4之前,预先在该对折的松叶针1上形成倒钩3。这样,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将松叶针1弯曲而形成伞针4,而且预先捆扎该伞针4而形成伞针束5,然后将其插入外装筒体7,或者,在预先形成倒钩3后再形成该伞针4,这样不会象现有技术那样,先将松叶针插入安装筒后再将松叶针弯曲或者形成倒钩那样复杂且操作困难,从而可以更简便且高效地制造墨鱼钓钩。此外,因为该伞针4预先形成伞针束5,这样在插入到该外装筒体7中时比较整齐,打入等插入作业简便且高效。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对于上述轴杆8和伞针4(伞针束5)的固定,可以使该轴杆8的直径稍粗于该伞针束5的内径即上述中空部6,也就是采用所谓的“紧嵌”的方式,将该轴杆8打入该中空部6内加以固定,从而使该轴杆8不会从该中空部6脱出。举例说明这种紧嵌方式的话,例如在内径为7mm的伞针束内打入直径为7.1mm的轴杆等。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上述轴杆8和伞针4的固定,可以采用粘接剂或者焊锡等现有的众所周知的适当手段。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墨鱼钓钩及其制造方法是上述那样构成的,从而可以使制造方法简便、高效。因此,在渔具制造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产业利用价值很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墨鱼钓钩,其特征在于,将预先形成的具有中空部的伞针束在对外装筒体的内壁施加弹力或者压力状态下插入并安装于该外装筒体内,然后在该伞针束的中空部中插入轴杆,并固定该轴杆和伞针,其中,该伞针束由将多根对折的松叶针的针尖弯曲而成的伞针所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11-30 2004-346292;JP 2004-12-1 2004-3492041.一种墨鱼钓钩,其特征在于,将预先形成的具有中空部的伞针束在对外装筒体的内壁施加弹力或者压力状态下插入并安装于该外装筒体内,然后在该伞针束的中空部中插入轴杆,并固定该轴杆和伞针,其中,该伞针束由将多根对折的松叶针的针尖弯曲而成的伞针所形成。2.一种墨鱼钓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对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利研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浅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