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贻学专利>正文

一种燃煤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6107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涉及一种燃烧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充分且热效率高的燃烧锅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燃煤锅炉,包括燃烧室,锅筒和烟气管及烟道隔板上方的烟气流程通道,在燃烧室后部设有挡火墙,燃烧室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隔火墙形成左、右烟气第二流程通道,此第二流程通道的后端口与烟道隔火板上方的左右两个烟气第三流程通道的后端连通,此烟气第三流程通道的前端口与锅筒内的烟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锅炉。(*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设备,特别是一种燃煤锅炉。技术背景-现有燃烧蒸汽锅炉,其烟气从燃烧室后部上升经二次流程后进入螺旋 烟气管(三次流程)排入大气,这种三流程锅炉,由于高温烟气在炉内的 流程较短,其热量未能全部释放,排入大气中的热量大,这种锅炉未设二 次补风,使烟气中的可燃气体未能充分燃烧,而浪费了能源,锅炉热效率 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充分且热效率高的燃烧锅炉。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煤锅炉,包括燃烧室,锅筒和烟气管及烟道 隔板上方的烟气流程通道,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后部设有挡火墙,燃烧 室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隔火墙形成左、右烟气第二流程通道,此第二流程 通道的后端口与烟道隔火板上方的左右两个烟气第三流程通道的后端连 通,此烟气第三流程通道的前端口与锅筒内的烟气管连通。在挡火墙的后 部设有尘降室,此尘降室分别与烟气第二流程通道和第三流程通道连通。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燃烧充分和热效率高且对大气污染小的优 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C-C剖视图,图4是图2的D-D剖视图,图5是图2的E-E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上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为了解决现有煤锅炉烟气在 炉内流程短,热效率低的不足,本技术烟气有四个流程,在燃烧室的后部设有一竖向挡火墙8,在燃烧室的左、右两侧设有竖向的隔火墙6,此 左、右隔火墙分别形成两个烟气第二流程通道12,此流程通道与燃烧室前端连通,上述第二流程通道的后端分别于燃烧室上方的烟道隔墙9上方的 左右两个烟气第三流程通道连通,此第三流程通道的前端与锅筒3内的螺旋烟气管IO连通。为了减少烟气中的粉尘排入大气中污染环境,在挡火墙 的后部有一尘降室14与第二流程通道连通。在锅筒顶部设有蒸汽出口 4, 在其端头的上部设有水位表2,加煤口 1与燃烧室相对,锅炉下部下设排 污口 5, 一次进风口 7与燃烧室连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煤在燃烧室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在挡火 墙的阻挡后,返回到燃烧室的前端进入左右隔火墙形成的烟气第二流程通 道,在第二流程通道中设置有二次进风管11,由于二次风提供的氧气,使 烟气中的未燃气体进行燃烧,此高温烟气进入挡火墙后部的尘降室14内, 由于烟气流在此空间突然减速上升进入烟道隔板9上方的第三流程通道 内,此时,烟气中的粉尘受重力作用下沉在沉降室的底部,从而减少了烟 气中的粉尘含量,此高温烟气从尘降室上升进入第三流程通道13、的后端 口,再从前端口进入第四流程通道(即锅筒内的螺旋式管内)进一步放热 后,从出口排入炉外的大气中。由于本技术较现有锅炉烟气流程由三 个增加到4个,因而排到大气中的烟气温度更低,在第二流程通道内增设 了二次进风管,使烟气中的未能燃烧韵气体得以燃烧,增加了锅炉的热量, 使锅炉的热效率进一步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煤锅炉,包括燃烧室,锅筒和烟气管及烟道隔板上方的烟气流程通道,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后部设有挡火墙,燃烧室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隔火墙形成左、右烟气第二流程通道,此第二流程通道的后端口与烟道隔火板上方的左右两个烟气第三流程通道的后端连通,此烟气第三流程通道的前端口与锅筒内的烟气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锅炉,包括燃烧室,锅筒和烟气管及烟道隔板上方的烟气流程通道,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后部设有挡火墙,燃烧室的左、右两侧各设有隔火墙形成左、右烟气第二流程通道,此第二流程通道的后端口与烟道隔火板上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展
申请(专利权)人:王贻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