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力轮对划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3064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力轮对划线器,其包括玄心定位架,所述玄心定位架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握尺器,所述握尺器能绕着转轴转动,所述握尺器上连接有与转轴垂直的划线尺,所述划线尺能沿着垂直于转轴的方向移动,所述划线尺的端部连接有划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划线器能划出一条沿测力车轮的直径方向并指向圆心的径向贴片定位线,所划线位置的定位精确度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测力轮对划线器
技术介绍
测力轮对划线器是用于测力轮对制作过程中,为应变片贴片施划定位线的装置。由于铁路机车车辆轮对辐板形状较为特殊,各个不同直径处的辐板面大多不在同一平面上,大多为S形曲面形状,因此采用普通的直尺对应变片贴片位置进行划线定位很 难实现准确定位。目前常用的测力轮对划线器主要包括较为柔软的金属条和划针,其使用 方法是由一人或几人用金属条令其沿测力轮辐板表面弯曲密贴后,再由另一人用划针沿 柔软金属条一边划线,以进行划线定位。上述划线器的最大缺陷是1、划出的径向线无法准确无误的通过车轮圆心,很难 保证定位线分度的准确性要求,最终导致制作的测力轮对的总体性能受到影响。2、划线耗 时费力、功效低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测力轮对划线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力轮对划线器,其划出一条沿测力车轮的直径 方向并指向圆心的径向贴片定位线,划线位置的定位精确度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测力轮对划线器,其包括玄心定位架,所述玄心定位架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 轴上连接有握尺器,所述握尺器能绕着转轴转动,所述握尺器上连接有与转轴垂直的划线 尺,所述划线尺能沿着垂直于转轴的方向移动,所述划线尺的端部连接有划针。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玄心定位架包括一个定位梁和两个连接体,两个连接 体分别连接在定位梁的两端,所述转轴连接在两个连接体之间,并位于定位梁的一侧。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玄心定位架还包括两个定位柱,两个定位柱分别位于 玄心定位架的两侧,两个定位柱的连线平行于所述转轴;所述握尺器可转动地固定连接在 转轴上,所述划线尺位于所述转轴在其长度方向的中点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梁的两端,两个定位柱 与定位梁的连线与所述测力轮对的车轮外缘相适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连接体上分别设有多个对应的定位孔,所述转轴 连接在相对应的一对定位孔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握尺器包括一个主体,所述主体的纵向上设有一个贯 通口,贯通口的宽度与所述划线尺的宽度相匹配;两个结合块,其分别对应地连接在主体的 两侧,每个结合块的横向上设有一个对应的贯通孔,贯通孔的内径与所述转轴的外径相匹 配,所述转轴穿设在贯通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划线尺的一端连接有划针卡头,所述划针通过划针卡头连接在划线尺的端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划针卡头的一侧连接有用于定位所述划针的划针锁钮。本技术的测力轮对划线器的特点和优点是1、划线位置定位精确度高,应变片粘贴定位准确;2、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所有机车车辆不同辐板类型的轮对划线;3、划线效率极高,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缩短了测力轮对的制作周期;4、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测力轮对划线器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测力轮对划线器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测力轮对划线器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握尺器的主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握尺器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握尺器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出的测力轮对划线器包括玄心定位架1,玄心定 位架1上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上连接有握尺器3,握尺器3能绕着转轴2转动。所述 握尺器3上连接有划线尺4,划线尺4与转轴2相互垂直,划线尺4能沿着垂直于转轴的方 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移动。所述划线尺4的端部连接有划针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配合图1所示,所述玄心定位架1包括一个定位梁 11和两个连接体12,两个连接体12分别连接在定位梁11的两端,转轴2连接在两个连接 体12之间,并位于定位梁11的一侧。其中,每个连接体12的横截面可呈“L”型,S卩,连接 体12具有两个面(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二面在俯视上构成L型,第一面与定位梁11平 行,第二面与定位梁11垂直;当然,每个连接体12的横截面也可呈“一”字型,只是此时连 接体12与定位梁11垂直设置。所述玄心定位架1还包括两个定位柱13,两个定位柱13分别位于玄心定位架1的 两侧,在此处,定位柱13结合在连接体12上,两个定位柱13的连线平行于转轴2。所述握 尺器3可转动地固定连接在转轴2上,也就是说,此时握尺器3可绕着转轴2转动,但不会沿着转轴2的长度方向位移;所述划线尺4位于转轴2在其长度方向的中点上,而由于划线 尺4又与转轴2垂直,因此,此处的划线尺4位于转轴2的垂直平分线上。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将玄心定位架1卡在测力车轮轮缘或车轮踏面圆周上,在此处,是将两个定位柱13放置在测力车轮轮缘或车轮踏面圆周上,从而将玄心定位架1定位。 进一步而言,两个定位柱13可分别位于定位梁11的两端,两个定位柱13与定位梁11这三 者的连线与测力轮对的车轮外缘(指测力车轮轮缘或车轮踏面圆周)相适应,使得两个定 位柱13与定位梁11能同时放置在车轮外缘上,从而使玄心定位架1定位得更好,在划线过 程中不会晃动。在测力轮对划线时,将玄心定位架1卡在测力车轮轮缘或车轮踏面圆周上,转轴2 就相当于车轮这个圆上的玄的一部分,且是该玄的中间一部分,由于此处划线尺4位于转 轴2的垂直平分线上,使得划线尺4也位于该玄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玄的垂直平分线必过 圆心的几何定律,因此,推(拉)动划线尺4,划线尺4则在握尺器3中沿测力车轮的半径 方向移动,保持划线尺4端部的划针5与测力轮辐板表面接触;移动划线尺4,这时握尺器 3会以转轴2为轴轻轻转动,划针5便会沿测力轮辐板表面按照径向方向移动,便可划出一 条沿直径方向并指向圆心的径向贴片定位线。用本技术的划线器划出的定位线的定位 精确度高,接着将应变片置于划线位置进行贴片,则使得应变片粘贴定位准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配合图4至图6所示,所述握尺器3包括一个主体 31,所述主体的纵向上设有一个贯通口 32,贯通口 32的宽度与划线尺4的宽度相匹配,使得 划线尺4刚好能穿过贯通口 32,并能沿着贯通口 32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不能在宽度方向上 移动。握尺器3还包括两个结合块32,分别对应地连接在主体31的两侧,每个结合块32的 横向上设有一个对应的贯通孔33,贯通孔33的内径与转轴2的外径相匹配,使得转轴2能 穿设在贯通孔33中,并不会在其中晃动,如此使得握尺器3能绕着转轴2转动。此外,当握 尺器3处于转轴2的正确位置后,可通过螺栓34之类的固定件将主体31固定在转轴2上, 使得在划线过程中,握尺器3不会沿着转轴2的长度方向移动。根据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力轮对划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划线器包括玄心定位架,所述玄心定位架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握尺器,所述握尺器能绕着转轴转动,所述握尺器上连接有与转轴垂直的划线尺,所述划线尺能沿着垂直于转轴的方向移动,所述划线尺的端部连接有划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爱全祖宏林储高峰李谷焦文齐国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