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泛光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238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泛光灯具,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反光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光器中的光源,所述聚泛光灯具还包括可偏转地设置在所述反光器的开口方向上的透明凸透镜。所述反光器为泛光反光器。由于凸透镜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因此仅采用一个光源和一个反光器,就可以实现聚光和泛光两种功能,由于不需要离焦,在切换过程中光线均匀,不会出现黑洞情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泛光灯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LED手电筒都没有聚泛光功能,照明效果单一。持手电筒在夜间走路时,在 近处需要手电有照度宽广的照明,但需要看远处的路牌标记、或者用手电筒进行检修照明 时,需要很强的聚光。 —般具有聚泛光功能的灯具,其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同一个灯具上,采用两个独立的光源和反光器,其中一个用于聚光的情况,另一个用于泛光的情况,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切换。这种灯具的缺陷在于,需要采用两套独立的光源,组件较多。 另一种是离焦形式的手电筒,仅采用一个光源和一个反光器,在聚光的情况下,光源位于反光器的焦点上;在泛光的情况下,光源偏离反光器的焦点。光源离焦后,发射出的光线倾斜,导致某段的中心光斑更聚,继续离焦,光线的倾斜角度更大,光斑中心形成黑洞,照射的距离越远,黑洞越明显。在需要照明的区域出现黑洞,将会对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聚泛光灯具, 可分别实现聚光和泛光的效果,不会对照明的功效造成影响。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聚泛光灯具,包括壳体、设 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反光器、以及位于所述反光器中的光源,所述聚泛光灯具还包括可偏转 地设置在所述反光器的开口方向上的透明凸透镜。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泛光灯具中,所述反光器为泛光型反光器。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泛光灯具中,所述反光器的反射面是自由曲面,包括若干个曲 率不同的小曲面。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泛光灯具中,所述反光器的反射面是磨砂面。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泛光灯具中,所述聚泛光灯具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旋转支架,所述凸透镜固定在所述旋转支架上。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泛光灯具中,所述旋转支架包括两个支杆,所述两个支杆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两侧,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凸透镜的两侧固定连接。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泛光灯具中,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与所述反光器的中心轴线垂直。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泛光灯具中,所述支杆的长度大于它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到所述壳体的前端的距离,也大于它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到所述壳体的后端的距离。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泛光灯具中,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孔,所述支杆的一端设置有穿过所述孔且可在其中转动的连接柱、以及延伸至所述壳体内的限位块。 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泛光灯具中,所述光源是发光二极管。 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聚泛光灯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凸透镜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 因此仅采用一个光源和一个反光器,就可以实现聚光和泛光两种功能,由于不需要离焦,在 切换过程中光线均匀,不会出现黑洞情形。另外,通过使用一个旋转支架,使得本专利技术灯具 在聚光和泛光两种功能状态中切换非常方便。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聚泛光灯具的剖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聚泛光灯具在泛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聚泛光灯具从泛光状态转换到聚光状态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聚泛光灯具在聚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聚泛光灯具包括壳体100,该壳体100可以是圆柱形、多棱柱 形等。在壳体100的内腔前端设置有反光器151和光源150,且反光器151的开口处设置有 透明件170。 光源15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其发光部分位于反光器151内,发出的光线经 反光器151的反射面反射后,经过透明件170投射出去。在壳体100的内腔还设置有电源 160,该电源160可以是可充电电池,用于为光源150供电。 在本专利技术中,反光器151优选为泛光型反光器,这样泛光的效果较好。例如,反光 器151的反射面是自由曲面,包括若干个曲率不同的小曲面,或者反光器151的反射面为磨 砂面,光源150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发散。 该聚泛光灯具还包括设置在反光器151开口上方的凸透镜140,该凸透镜140可转 动地设置在壳体100上,可根据需要偏离反光器151的开口方向。凸透镜140由透明材料 制成,例如,玻璃、塑料等。该聚泛光灯具还包括旋转支架130,该旋转支架130包括两个支 杆133,这两个支杆133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壳体100的两侧,另一端分别与凸透镜140 的两侧固定连接。旋转支架130的旋转轴线180与反光器151的中心轴线垂直。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壳体100两侧设置有孔IIO,支杆133的一端设置有穿 过孔110的连接柱131、以及延伸至壳体100内的限位块132。该连接柱131的直径小于孔 110的直径,可在其中转动;限位块132的直径大于孔110的直径,可防止支杆133从壳体 100上脱离。除了这种连接方式,还可采用其它的转动连接结构,例如支杆的一端弯折伸出 球头,在壳体的侧壁设置相配合的球头座,支杆则可转动连接在壳体侧壁上。支杆133的长 度大于它与壳体100的连接处到壳体100的前端的距离,也大于它与壳体100的连接处到 壳体100的后端的距离,因此旋转支架130转动后,可带动凸透镜140转动定位于壳体100 的前端面或者后端面。 凸透镜140大于反光器151的开口端的尺寸,最好完全覆盖聚泛光灯具的前端发 光面,使得发出的所有光线能够被凸透镜140聚光,从而应用于需要聚光的场合(参照图 4),此时对光的利用率较高,聚光效果好。当需要应用于泛光的场合时,转动旋转支架130, 使凸透镜140偏离反光器151的开口方向(参照图2和图3),这时光源150发出的光线经过泛光型的反光器151反射后直接投射出去,光线较发散,泛光效果好。 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凸透镜140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因此仅采用一个光源150和一个反光器151,就可以实现聚光和泛光两种功能,由于不需要离焦,在从聚光功能切换到泛光功能的过程中光线均匀,不会出现黑洞情形。权利要求一种聚泛光灯具,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反光器、以及位于所述反光器中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泛光灯具还包括可偏转地设置在所述反光器的开口方向上的透明凸透镜。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泛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器为泛光型反光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泛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器的反射面是自由曲面, 包括若干个曲率不同的小曲面。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泛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器的反射面是磨砂面。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泛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泛光灯具还包括与所述壳 体转动连接的旋转支架,所述凸透镜固定在所述旋转支架上。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泛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包括两个支杆,所述 两个支杆的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两侧,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凸透镜的两侧固定连 接。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泛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 反光器的中心轴线垂直。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泛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的长度大于它与所述壳 体的连接处到所述壳体的前端的距离,也大于它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到所述壳体的后端的距离。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泛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孔,所述支 杆的一端设置有穿过所述孔且可在其中转动的连接柱、以及延伸至所述壳体内的限位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泛光灯具,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反光器、以及位于所述反光器中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泛光灯具还包括可偏转地设置在所述反光器的开口方向上的透明凸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王男梓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